4月6日,雁荡山博物馆接浙江省科协通知,该馆已成功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中国科协启动了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
认定工作开展以来,各有关单位积极申报。雁荡山博物馆从2021年9月开始准备相关材料,经过温州初审、浙江复审、网上申报、杭州现场评审、视频制作、北京终审,历时大半年、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成功摘牌。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中国科协决定命名雁荡山博物馆等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期至2025年。
雁荡山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雁荡山景区,共分八个展厅和三个展廊,室内展教展示区域面积为3620平方米,拥有专兼职科普人员104人,展教设施设备有VR技术、岩石小课堂、科普抢答、智慧拼图、火山喷溢演示、火山主题世界公园动态展示、破火山深化进程等。该馆全年365天开放,还多次开展“全国科普日”“地质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等“走出去”科普活动,组织多次公众科普报告、科学家科普讲坛等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承接青少年科普研学、社会实践等青少年科普活动,经常举办中小学教师科技培训、研修实践等活动。同时,该馆还开通了线上虚拟展示、专门的科普网站,并配备了配套的科普课程、图书、视频等资料。
中国科协还对被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础提出了希望,希望各基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再接再厉,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并围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