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介绍
2012-4-28 11:12:38
访问量:282629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资源分类
1.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 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 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饮食购物: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 2.根据旅游活动内容而划分 游览鉴赏型: 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古代建筑、遗址及园林、现代城镇景观、山水田园、以揽胜祈福为目的的宗教寺庙等为主。 知识型: 以文物古迹、博物展览、科学技术、自然奇观、精湛的文学艺木作品等为主。 体验型: 以民风民俗、社会时尚、节庆活动、风味饮食、宗教仪式等为主。 康乐型: 以文体活动、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等为主。 3、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和特殊型旅游资源。 4、其他不同分类标准 ◎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 ◎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中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按照旅游资源质量和级别分类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按照旅游资源品位、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通讯、旅游购物、综合管理、年旅游人数、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条件,将我国旅游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 一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50万以上。 二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国内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0万以上。 三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级行政区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 四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本地区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万以上。 旅游开发是指以旅游资源开发为核心,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它是一项全面,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旅游景区(点)的规划与设计,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与营销,旅游景区(点)建设经营和管理,旅游景区(点)企业文化的建设,旅游地形象的建设与推广,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社会氛围的营造等各方面的内容。 大部分旅游资源仅依靠原始的内在的质量品质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达不到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等级 ——或使旅游者渴望而不可及 须经过规划建设,点缀补充,创造鲜明的旅游形象; 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 挖掘老旅游区旅游资源的潜力、创造新的包括劳务在内的旅游产品等。 唯此才能提升旅游吸引力从而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旅游资源开发通常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进行的开拓和建设等技术经济活动。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物化劳动 景点和风景区建设:美化环境、增加人文建筑、铺设景区内的道路、阶梯、观景台、
修缮古建筑;娱乐设施; 接待设施建设:饮食、住宿、购物、游览车、景区内交通; 基础设施:交通道路、邮电通讯、安全卫生。 活化劳动 提高吸引力 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某一单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多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某一旅游点或旅游地的开发。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联系及其内部交通交通条件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二)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指主要为当地居民使用,旅游者也需要依赖的旅游设施。如供水、电、气系统;道路交通、车站、码头、机场等;医院、银行等。 (三)建设旅游上层设施(或服务设施):主要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如饭店、问讯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娱乐场所等。 (四)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包括新景区、景点的开辟,也包括对原有景区、景点的改造和更新。 (五)培训服务人员 (一)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国际
国内收入已超过4000亿元,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的重要产业。由于旅游资源保护立法的滞后、管理体制的弊端,伴随着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在经济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很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破坏了旅游业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基础,对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 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水火灾害等。 (2)气象灾害,如风蚀、水蚀、日照等。 (3)生物灾害,如鸟类、白蚁等。 人为因素: (1)战争破坏,如圆明园。 (2)游客不良行为带来的破坏。 (3)经济建设不当造成的破坏。 (4)政治因素带来的破坏,如“文革”。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 一、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条件和自然风光,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 湖泊、海滩矿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气温、日照、雨星等。 (1) 五岳: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2、 四大自然保护区: 3、 四大名河: 4、 七大名湖: 5、 四大瀑布: 6、 著名泉水: 7、 著名海滨: 二、人文资源: 历史和文化古迹,习惯称为人文资源;其中包括纪念忸、古建筑、古墓葬、艺术宝库以及各种考古发现等。 1、 宗教名山: 3、四大园林 三、社会旅游资源: 狂欢节 民俗风情,变革新事等,称为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古风,民俗、人际关系和各类建设风貌及发展成就等。 1、世界三大赌场:美国的加斯维加斯 澳门 摩洛哥 (1)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 世纪至5世纪之间,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代表经典是《金刚经》 ,世界上约有2.5亿人信奉佛教。 a、 世界佛陀日:公历5月间的月圆日; b、 佛诞节(泼水节)阴历四月初八 c、 成道节:阴历十二月初八(腊八) (2) 基督教:在公元前1世纪形成并发展起,信仰基督稣,以《圣经》为经典。目前有10亿人信奉基督教。 a、 圣诞节:公历每年12月25日 b、 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月21至4月25日之间) c、 情人节:每年2 月14日 d、 狂欢节:有的始于元旦,有的始于圣诞节,各国不一 (3)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是《古兰经》 b、 古尔邦节:伊斯教历12月1日 c、 圣纪节(圣忌日):希古拉历3月12日 旅游资源评价是基于开发利用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也即西方学者所称的吸引力评价。它是旅游地评价的重要内容。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列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拟定未来的旅游地中旅游资源的结构(主次关系)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开发条件评价:区位、环境、客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施工条件、开发序位 效益评价:经济、社会、环境 旅游资源 评价标准: 1、美学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的美学质量的高低或特色进行评价。 2、社会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体现当地现今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特色进行评价。 3、历史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反映担负地过去的历史文化风貌进行评价。 4、市场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所吸引的客源对象、吸引程度和客源规模进行评价。 5、综合标准:从市场观念出发,同时也涉及美学、社会及历史等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六个条件:景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1、评价项目:"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you qi游玩和休息)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 秦皇岛旅游资源 2、基本分值: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计分与等级划分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