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游记
2012-4-26 10:12:49
访问量:2827529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18时32分24秒
一、什么是游记?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
二、游记的分类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怀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怀、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三、游记的写作方法
不论是哪一种游记,在写作时都要要留意以下几点:
1、游记中的线索
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公道的线索贯串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
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比如一篇参观动物园的游记,就可以按照参观的顺序逐一记述。此外,还有以景物的组织关系、方位关系等作为记游的线索的。我们建议大家初学写游记时,一定要用一定的线索来组织文章,以求在一开始就养成条理清楚的写作习惯。
2、游记中的主体
主体指的事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既然是游,就一定有游的主体。在游记的写作中,假如缺少了人,就与说明文或写景散文差未几了。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比如在一篇游记的开始,一位作者就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大学",点明游记的主体是"我们班的同学和李老师”;此外,游记的主体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出场,也可以在文章结尾指出。
3、游记中的写景
对景物的描写也是游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主体,景是客体。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如一位同学写一篇游览长城的文章,就分别着重对长城的古老壮观与四周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进行了描写,将景物描写与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4、游记中的地点
在写游记时,一定要留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
5、记游要分清主次
游记固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我曾看到过一位大学生写的游记,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逐一写到,一直到最后怎样回到了家里。一篇游记,写了上万字。却没有任何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这样的写作不是游记,而是流水帐,是没有人愿意读下往的。
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它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往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
首先,要捉住特点。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假如什么都想写,就什么也写不好,只能成为一篇流水账。江河湖泊,高山原野,亭台楼阁,各具风姿,要想捉住特点,就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比如以游黄山来说吧,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尽著名中外,有“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之称。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咏黄山的诗,诗中说:“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说:“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把黄山列为我国名山之冠。这就捉住了黄山的特点。每处风景胜地都有其特色,春夏秋冬,云雨风雪,天气不同,各有特点。早晨,在黄山之巅看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令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朝霞笼罩下的黄山,丰姿俊采,格外妖娆。云飞雾绕,使整个黄山在寂静中呈现出一片动的美感。假如你们观察仔细了,就可以写得生动、具体,写出与众不同之处。
其次,记叙要有顺序。写游览过程,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变换,先选准一个立脚点(或叫观察点),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由左到釉冬或由右到左,“线路”清楚,让读者看了你写的文章,就如同随着熟悉的“向导”亲临其境一样。比如游北京的潭柘寺。这座古寺依山而造,地形起伏,气象壮观。全寺建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在中轴线上,自前面的牌楼、山门、大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直至最后的毗卢阁,升降错落,巍峨壮观。左路是庭院式建筑,有方丈院和行宫。万岁宫、太后宫,碧瓦朱栏,修竹丛生,流泉潺潺,是个幽雅别致的地方。右路是寺院式的殿堂组合,有楞严坛、戒坛和观音殿等,瑰丽堂皇,显得庄重厉穆。写游记先容景物,一定要有个顺序,不能时而说东,时而道西,杂乱无章。
最后,要写出新意。“意”就是思想,“新意”,是说作文中应该有新鲜活泼、引人深思、发人感奋的思想。游记,不能仅仅停留在写景上,要把主题开掘得深一些,融情于景,寓深刻的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大家都读过杨朔同道的《海市》,这篇游记的立意是:“朋友,我现在记的并不是那虚无缥缈的海市,而是一个真实的海市。”这个真实的海市,就是作者的故乡蓬莱,“它比起那缥缈的幻景还要新奇,还要有意思得多呢。”立意新奇而深刻,很值得学习。当然,游记的“立意”一定要和文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能为了追求“新”,而生搬硬套,或者牵强附会。
此外,写游记,还要留意了解情况,把握可靠的材料,同学们到一个地方游览,假如有旅游指南一类的书,最好买一本,这里面有具体翔实的资料,既是一件纪念品,又可以作为写游记的参考。
怎样写好游记散文
批改学生游记时,发现尽大多数学生只是按旅游图的先容,一处不落地逐一叙述,既无详略处理,也无自己的真切感受,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我以为主要是学生不明确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游记究竟该写些什么?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往作些努力。
一.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
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帐,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比如同样是泰山,不同的人往登感受是不一样的。清朝桐城派散文家的姚鼐的《登泰山记》,写的是雪天登山之感,全文行文时带上了很多关于“雪”的描写,无论是上山道路,还是到山上以后的所见,都与“雪”有关,他个人的体验也与“雪”有关。而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则是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全文紧扣“雨”字,描写雨中别具情趣的“水淋淋”的景物和“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两人的文章各有千秋。同一座泰山,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人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假如我们也到泰山往,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想必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个季节,同一天往同一个地方,两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由于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我们的游记散文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
二.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点往写。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1928年在***旅行,拜谒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墓,看到的竟然只是野地里一个长方形的小土堆,而且听说这是按托翁生前遗愿埋葬的。他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联想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等人的有着奢华装饰的墓地,就写下了散文名篇《世界最美的宅兆》。他以为保护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除了围在四周的稀疏的不封闭的木栅栏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为名篇,之所以震撼人的心灵,主要是由于作者是用“心”在写,真正写出了自己真切感受。我们在游记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往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三.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表达自己的思想
散文讲究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境界。游记散文也应如此。有些游记散文主要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豪情,有些文章则通过一定的事物或游历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生哲理。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主要描绘了轮船穿过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异的景象,作者把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感。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通过游山的经历来表达“世之?**啊⒐骞帧⒎浅V邸背T谙赵叮胺怯兄菊卟荒苤烈病钡钠铀氐纳钫芾恚凰臻妒由郊恰吩谧掷镄屑涓嫠呶颐遣荒芮嵝啪伤怠⒂幸杀夭斓闹匾浴U庑┪恼轮凶髡叨寄茉谟紊酵嫠剩ü欢ǖ奈锘蚴吕幢泶镆欢ǖ?
怎样打开作文的思路
作文的选材题目很重要。我们的作文,假如总是转来转往写那么几个司空见惯的材料,而且又不能写出新意来,那么,不但人家读起来索然无味,就是自己写起来也会觉得没有多大意思。由于那多半不是真正由你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并且动了心的事物,只是为了应付而不得不写。这样作文,怎么能写好呢?解决这个题目的办法,我想有这么三条:第一,平时要多多留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的眼界打开一点。就拿文明礼貌方面的事来说吧,捡钱包,让座,搞卫生,固然都是不错的,但是,生活中还有不少并不起眼的小事情,却也同样闪耀着美的光辉呢。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伴事: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在街上边走边吃糖,把糖纸扔在地上,他看了看地上的糖纸,又弯腰往拾,可是风把糖纸吹跑了,于是他就追,追着追着不小心绊了一跤,可他爬起来还是追,终于把糖纸抓到了手里。此时,作者以为这个小孩是为了攒糖纸玩才追的呢,可是,正想着,只见那小孩跑到了马路边上,把糖纸塞进了果皮箱。你看,这个小镜头不是很生动感人吗?但是,这样一些事情却住往被一些同学忽视了,多么可惜!
第二,要选读一些好文章,看人家是怎样别开生面地表现某一主题的。例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没有写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没有写可歌可泣的流血牺牲,而是选取了一个小孩子上最后一节课这样一个平凡的生活场景,以小见大,深刻地表现了爱国主义这一重大主题。你也许读过《高山下的花环》这篇小说吧,你看,梁三喜的口袋里不是揣着决心书,而是一张欠账单,靳开来嘴里说的不是司空见惯的大道理,而经常是一些“牢骚话”,但是,这欠账单和“牢骚话”,却更为深刻地表现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心灵。
第三,要留意进步自己熟悉事物的能力,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感情。生活中很多动人的事情,为什么明明看到了却想不起来往写它呢?原因就在于你没有熟悉到它的深刻意义,没有看到它闪烁出来的光彩;或者,你觉得生活就是那么一回事,什么都平平经常。这样一来,当然就只有老写捡钱包、让座儿和打扫卫生了。
以上这些,概括起来是六个字:观察,阅读,思考。抓好了这三环,写作的思路就能打开,新鲜、感人的材料就会源源而来。
怎样给课文划分段落
给文章划分结构段,就是根据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内容紧密相关的自然段回结在一起。这样不仅自助于我们理清文章的层次,还能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分段要正确,首先要弄清文章的文体。这是由于不同文体文章的分段方法是不相同的。
1.记叙文的分段记叙文分段的关键是要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事情友展的顺序。时间推移的顺序、空间转换的顺序和“总──分──总”的结构顺序四种。因此,具书段方法也就相应有以下四种:
(1)按事情发展的顺层分殷。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过一个产生。友展、灭亡的过程,每一件事情也总自具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和终极的结局。因此,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绪果的顺厚结构的文章,就可按此发展顺序将文章分为三段。即把写起因的自然段回结在一起为第一般,将写事情经过的自然段回结为第二段,写事情结果的回纳为第三段。通常在起困中要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一般略写;经过中要交待事情发展的过程,***等情节,通常要详写;事情的结局一般略写。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分段。写进记事离不开时间,凡按时间推程顺序安排结构的文章,一般应把在同一的阎内发生的事情回结为一段。通常自三种情况:①一天之内的事情,一般按“早晨──中午──晚上”的顺厚安排结构;②一年之内的事情,一般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安排结构;③景物变化的,一般按“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顺序安排结构。假如是第一种结构,就可把写早晨内容的回结为第一段,写中午内容的回结为第二段,写晚上内容的回结为第三段,余者类推即可。
(3)按空间转移的顺序分段。空间顺序一般有远近,内外,上下。随看作者观察点的转移,移步换景,可产生由远及近、先内后外、从上到下等各种空间顺序的转移,分段时可把同一方位的内容旧结为一段,转移到另一方位的内容再回结为另一段。如《春游颐和园》就是随着作者观点的变化一路行文,先后出现“进门盾的建筑群──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湖中孤岛──后山建筑遗址──以谐趣园为中心的建筑群“等五处不同方位的景点,层次清楚。显而易见,全文就依此五个方位的转移划为五段。
(4)按“总──分──总”的结构分段。有的记叙文先概述事物的整体情况,接着分几个方面细叙事物各个方面。最后再予以总括,这就属于“总──分──总”结构的记叙文,一般都把总写部分、分叙部分和总括部分各分为一段。如《桂林山水》,课文一开始总写的硅林山水“甲天下”的内容便为第一段,接着分写的桂林山和水特点的部分便是第二段,最后所写的桂林山水给人的总的感受即为第三段。
2.说明文的分段说明文一般有:按文章的结构方式分段和按所说明的事物的内容、性质分段两种方法。由于说明文的结构方式不过“按时间顺序说明”和“按空间顺序说明”两大类。其书分段法与记叙文的(2)、(3)大同小异,就不再赘述。因此,这里主要谈谈“按所说明的事物的内容、性质”为段的方法。
此类说明文的安排顺序一般为:“外形──结构──性能──用途”。分段时,可把写同一性质。同一内容的自然段回结在一起。例如《奇妙的电脑》,先写电蛹扑慊慕峁梗辉傧杲电子计算机在军事上。工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上的广泛应用;最后略讲电子计算机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就可分为“结构”“用途”“好处”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