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比如穿梭在高楼大厦间,感受繁华喧闹的大都市,亦或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在走过了巴黎、米兰、罗马这样的欧洲大都市后,反倒是恬静的乡村生活,更打动我的内心。我也期望着有一天,可以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有着一栋不用很大的木房子,并不需要面朝大海但一定要春暖花开,小院子里种上喜欢吃的蔬菜和花花草草,还要种一颗大树来挂秋千和吊床,这样即使屋顶不是透明玻璃也可以在院子里数星星了。每天早上阳光暖暖地洒进窗台,推开窗就是青草和露珠那沁人心脾的味道,远处是被绸缎般的云彩环绕的群山……也许有人该说我在做梦了,但实际上,这在欧洲的乡村是很容易实现的梦想。
第一次走进欧洲的乡村是在西班牙,尽管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西班牙的农村并不是那么富足,但一座座简约的白房子和热情的笑脸,成为了我心底里最深刻的记忆。瑞士的乡村太过精致,房子上布置的整齐鲜花和墙上的壁画,让人觉得这是富人的别墅。荷兰的农村更是让人有些望而却步,家家户户院子养的宠物不是狗,而是小马、小羊。这次在斯洛文尼亚,终于找到了我心目中理想的田园生活模样。
尽管斯洛文尼亚在欧洲是个很小的国家,但它的人均收入比意大利还要高,所以首都卢布雅尔那的住宿比想象中贵很多。每一次和我出去玩,不论是在瑞士还是马耳他,大姐二姐为了照顾我这个学生,总是要降低住宿的标准,从BOOKING上最便宜的酒店找起。不过这对于两个欧洲老混混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儿,所以最终我们总是能住上既便宜景色又好的地方,真是爱死你们啦!
从布莱德湖逛完以后,我和大姐就开着车去寻找之前在郊区定的旅馆,说实话心里是有点没底的,因为地址写的是Jermanka 21,也就是Jermanka 村的21号,连街道名字都没有。不过凭借大姐活GPS的称号和超强的方向感,很快我们就找到地方了。
在瑞士和德国见过很多次这样的小房子,没想到还能住一次,真是太棒了。
进门的地方摆放了桌椅,供客人聊天喝茶用。
放下行李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窗子,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 我和大姐都兴奋极了,也顾不上休息一下,拿着相机就跑到院子里来。有窗户的就是我俩的房间,通往草地的平台上有舒服的大沙发和桌子,旁边还种着植物。又一次感觉自己掉进了大自然里,我们俩个就脱了鞋子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一会儿沙发上躺躺,一会儿草地上踩踩,简直像彩票中奖一样开心。
在斯洛文尼亚的许多景点都能见到小天鹅的雕塑,大姐童心未泯的过去逗鹅了。
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于是我们决定到村子里溜达一圈。这里完全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区域,因为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连饭馆都找不到。家家户户种着鲜花和蔬菜,大姐爱到每一朵花都想拍,边拍边给我讲塔莎奶奶的传奇故事。渐渐地没有了光,于是第二天早上,我们决定再到村子里转一圈。
小镇的房子是糖果色的,尽管家家户户刷的不一样,却不会觉得乱,看起来很舒服。
院子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
果树上挂着宝贝的小板凳。
老奶奶蹲着摘蔬菜,老爷爷看到我们在拍照一直冲着镜头慈祥地微笑。
别看是自己家种着吃,每种蔬菜前面还都放着装种子的带子,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方便邻居们了解呢!
这是大姐拉长焦照的一张,奶奶正在整理刚摘的生菜,每天能吃上这么新鲜的蔬菜真是幸福呀!
6月份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都有樱桃树,尽管我是个樱桃控,还是忍住了没摘个尝尝!一般村子里的居民都特别的淳朴热情,香草猪在西西里岛就被人家邀请吃果子来着,据说有个朋友在西班牙也觊觎人家墙外的枇杷,结果老奶奶开玩笑说你不能吃,那是留给鸟儿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院子门口的小信箱。
娇艳欲滴的芍药花。
村子里的人都特别勤劳,大清早家家户户都在干活,却出奇的宁静。正是这些精心的照料,才让自己家变得那么美。
地里好多的小虫子呀!
走到村子口,这家房子格外的漂亮,原来也是一个家庭旅馆。
在这里待的我们俩都不想去卢布雅尔那了,甚至想把第二天晚上的住宿也改了,不过既然定了就继续前行吧,没想到又是一个梦幻的小村庄。
到的时候正赶上落日,铁轨也被染成了金色。
第二天早上,又是另一番景象。
真是不舍得离开,于是走的路上看到了另一个村庄,我们就开车过去了。早上十点钟,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正装去唯一的小教堂做礼拜。
教堂不大却很精致,漂亮的小吊灯。
离着村子不远就是一个墓地,在这里,生和死的距离依旧那么近,人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宁静与祥和。
也许很多人会在工作压力大、生活忙碌的时候才向往这种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田园生活,但真正去了乡村才发现那只是个美好的幻想。而我还没有真正的走上社会,已经羡慕这种退休以后的生活了。芳草长满河岸,露珠垂挂叶尖,小鸟飞过田野,白云飘在蓝天……每每想到这些迷人的画面,似乎日子就可以和心情一样的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