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附城乡谢洞与和平县城阳明镇相距七公里,谢洞村是个好地方,这里人才辈岀,物产丰富,曾孕育过和平县内自古至今最大的朝庭官员,他就是谢洞村的黄周星,是明朝崇祯年间都察院御史,官居二品,这也许是自秦朝建制至明朝为止,他是东江上游最大的的朝庭京官。
谢洞村遗有明清古驿道,还有和平县内保存最大最精良的驿站茶亭,当年客商从和平岀来,第一站就在这个茶亭安宿,古驿道上有关爷庙,有瀑布,有山水风情。
谢洞村的水口处是花果山,那里有奇石异洞,鲜花素果,可开发旅游区和种养,目前这里开设有美食餐饮业。
谢洞村外岀人士黄南秋先生,近期引进“红宝石金柚”种植,这是一种十分名贵的果品,并挂牌成立“中和”现代农业(河源)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深圳股交。
据说目前市面一个“金柚”,可卖三五百元,堪比天上“神仙果”。
目前,谢洞村顺应新农村建设,开发美丽乡村,打造和平县城火车站眼皮下的“徒步”精品线路,全程10公里,村民在古驿道上意外发现遗有黄周星的石刻;莫道路遥千万里,桑梓情缘一线牵,落款是癸酉科京师乡试举人黄周星,大明崇祯七年甲戌桂月吉旦立”,碑文历经380多年,仍稀依可辨。
这一发现,让乡民称奇!
据说当年黄周星在顺天府乡试中举,他按捺不住寻根认祖之情,偕母从金陵辗转回乡拜祖,他在谢洞村欣然题诗,后镌刻于古驿道上。
正是路遥千万里,让游子心牵乡梓,两地在他心中紧相连,他不辞艰辛,刻意返乡拜祖,其情天地可鉴!
世间多少英雄人物,恰如长江东逝水,大浪淘沙,总有些许印记。
从有关资料显示:
黄周星考取进士后授户部主事,在户部机关就职,掌管户口、财政工作,办事得力,很快渐露锋芒。
黄周星在朝庭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敢于直言,在明朝风雨飘摇之时,他审时度世,大胆地向皇帝进言:要避开李自成的起义军,迁都南京,设置沿江防线,当保大明江山。
可惜黄周星谰言未能让朝庭受纳,但体现他雄才大略。
李自成起义军攻克京城,崇祯帝在煤山自尽,明朝遗老各自逃生,有投降归顺的,有以身殉国的,有逃之夭夭的,有隐姓埋名的,黄周星,他坚持民族气节,不亢石卑,写下《复姓疏》,宁可在社会荡游,也不愿为清庭服务。
他先后在浙江省湖州长兴县城和南浔古镇马家港、布衣素冠,他工诗文,通音律,喜书法绘画,善撰谜,擅作戏曲,以授徒为生。
他曾静下身心,写下了《廋词》、《夏为堂集》、《制曲枝语》、《西游证道书》、《僦居》、《人天乐》,杂剧《惜花报》、《试官述怀》等传世之作。他曾作诗感叹人生:“高山流水诗千轴,明月清风酒一船;借问阿谁堪作伴,美人才子与神仙”。
黄周星的胸怀似高山,黄周星的胸怀似海洋广阔,黄周星的胸怀似草原辽远,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代河源乡贤黄周星,虽是千古人物,但他的德品永留乡间,千古传颂,
黄周星家乡谢洞村,正策划开发旅游区,引进“红宝石金柚”种植,开发古驿道骑行,打造黄周星故里,打造江夏文化。
我祝愿谢洞人民能梦想成真!愿客家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大放光彩。
转载自:阿天哥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