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三届“中国蒙自过桥米线美食文化旅游节”欢迎您!
2012-4-28 11:08:35
访问量:2826256
2011年第三届“中国蒙自过桥米线美食文化旅游节”欢迎您!
2011-09-24 21:12:45|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1年第三届“中国蒙自过桥米线美食文化旅游节”欢迎您!
作者: 来源:中国红河网站 2011-09-23 14:11:00个旧老苏转载於红河网2011.9 .24
蒙自市景区景点简介
南湖
南湖位于蒙自市城南,故称南湖,过去亦名“学海”、“泮池”。南湖总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32万平方米,其蓄水量为45万立方米。很早以前为一片沼泽地,明代始将其开掘成湖,经历代辟山引水,浚湖造林,悉心开发,现已成为滇东南风光秀丽的著名风景名胜区。诗人曾赞吟:“杭州西湖有小妹,展翅高原飞,落脚蒙自南湖水,姊妹竞争辉”,故享有“小西湖”的美誉,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中国旅游大全》和《今日中国旅游世界》丛书。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至蒙自,以南湖南岸的海关大院为校舍,一时间,文人荟萃,纷纷吟诗歌咏南湖。名扬中外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因湖寄兴赋诗南湖:“景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亿升平。桥边鬃影犹明灭,楼上歌声杂醉醒。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黄河难塞黄金尽,日暮关山几万程”。在这里有人问闻一多先生:“翠湖与南湖你爱哪一个?”闻一多先生笑答:“南湖如农家少女,我更爱南湖。”
南湖以风光秀丽、园林建筑风格别致为其特点。湖中小岛相映成趣,园中亭台楼阁,回廊曲桥掩映在碧波绿柳之中。一条中堤把湖面分为东西两片,东部以久负盛名挺拔俊秀的瀛洲亭以及席草塘广场、砚田景区、“桥之情”雕塑为主要景点;西部为南湖主景区,有菘岛、闻一多纪念碑亭、揽胜楼、卧波桥、七彩桥、军山等景点。
2004年,州、市两级政府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对南湖公园按“六区”划分进行改造,即军山景区、南湖三岛、菘岛景区、游乐园、瀛州景区、红山景区(含“南湖八景”在内,即南湖月夜、长虹卧波、军山太极、三山毓秀、瀛州文笔、闻亭花鱼、浮岛览胜、红山云霞)等。改造后新建建筑面积4043平方米,改造建筑1880平方米,绿地建设47000平方米;改造完成后,南湖公园已成为以水空间为主体,以历史文化和滨水景观为特色的开放性城市文化公园,功能定位中突出休闲的特点,建筑风格以中式为主,体现出中国文化和我市多元文化的内涵。
哥胪士洋行
哥胪士原为法国建筑滇越铁路的职员,由于采购货物供筑路工人,于1906年在东村路边设一小店,营销日用品及五金零件。1910年,临安开广道道员龚心湛以希腊与我国未立商约,无通商权,限令停业。在法领事的庇护下,哥胪士以索价2万元顶出存货相要挟,延而未决。翌年辛亥革命蒙自兵变,哥胪士趁机自焚小店,骗得民国政府赔款4万元,并允其通商。于是哥胪士将县城东门处的弥里村全部买下,扩大重建哥胪士洋行,经营进口五金百货,出口豆类、蔬菜等。
哥胪士洋行是蒙自开埠通商后外国洋行中开设时间长、营业额大的洋行之一。抗日战争爆 发后于1940年歇业,房屋由地方政府无条件接收,先后用作民国政府中央银行蒙自支行、县卫生院址。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迁蒙,洋行楼上用作闻一多、陈岱孙等十多位教授的宿舍,楼下住男生。
旧址原有北、东、南三面法式转角二层楼房一幢,为洋行主楼。现仅存北、东两面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87.56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333.9平方米。经保护修缮后,现为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纪念馆所在地。
蒙自海关税务司署旧址
蒙自海关税务司署旧址座落在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的南湖之滨,位于蒙自南湖海关路1号,始建于1887年。
根据1887年《中法续议商务专条》,蒙自开为商埠,县城东门外划为通商处所,蒙自海关机构相继成立。清政府设临安开广道驻蒙,以兼管关务、关道为首,下设总务、文牍、外务、会计五科,为监督机关。海关税务司署,是总揽税务的机关,由外国窃据的总税务司委派洋员担任;文案书记、核税员、监征员由监督署委派。海关下辖西门外分卡、蛮耗分关、河口分卡(1895年蛮耗改分卡、河口改分关),碧色寨分关、云南府分关,也由税务司委派帮办和税务员管理,监督署派关委一员以监督税务。海关管理、人事、税收三大权由洋人控制,中国人不能自主。蒙自海关历时53年,共征关税平银38690086关平两。1889年,蒙自正式开关通商。1887—1888年,法领事弥乐石会同地方官在东门外租界督造领事府和海关税务司署。据《续修蒙自县志》载:“东门外划为通商处所,清光绪十八年建税务司、领事府两院,周250丈(相当于800余米)……领事府在东偏三分之一,房屋40间;税务司占三(分)之二,房屋50间,杂花遍地,蒙自第一洞天矣”。现仅存一幢中国宫殿式木结构古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通廊式建筑,坐南向北。通面阔23米,通进深14米,三开间三进间,建筑面积322平方米。1938年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商学院迁蒙时,蒙自海关税务司署作为文法学院教室使用,2000年,中共蒙自县委、县人民政府与驻蒙部队以军民共建文物保护,土地换建的形式将海关税务司署移交县人民政府。现为蒙自海关历史陈列室、蒙自百年邮电历史陈列室,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河文化广场
红河文化广场位于蒙自城区西南部,北至红河大道,东至景观河,西至锦华路,东西长655米、南北宽620米。由红河剧院、青少年宫、老年宫、艺术馆、新闻中心五大建筑组成,环绕下沉式广场呈扇形依次展开,布局形式生动活泼,形成内聚向心的建筑群体空间。总用地37.71公顷(566.65亩),建筑密度9.98%,建筑容积率0.24,绿化率61.6%,停车位414个,总建筑面积93772平方米。
红河剧院: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和昆明官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建筑形式为欧式风格,建筑造型受巴黎歌剧院及罗马斗兽场等西欧历史建筑的启发,以环状柱廊环绕串联建筑形成向心性的剧院。主要由剧院、音乐厅、电影院、小剧院和辅助功能用房组成。总用地2.6公顷,总建筑面积32343平方米,建筑层数3层,穹顶建筑9层,穹顶高度78.5米,座位数2604座。其中:大剧院1209座;小剧场314座;音乐厅611座;电影厅180座2个,50座、60座各1个。
青少年宫:由同济大学和昆明官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建筑形式采用欧式风格,运用传统城堡格局进行设计。中部突起的塔楼增加了建筑的起伏变化,反映了青少年面向未来,蓬勃向上的朝气。青少年宫主要由娱乐活动区、艺术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和科技活动区组成。总用地1.46公顷,建筑层数3层,建筑总高度23.70米,总建筑面积15253平方米。
老年宫:由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老年宫主要由室内艺术活动区、综合教育活动区、室内体育娱乐活动区三个区组成。总用地1.77公顷,建筑层数3层,建筑总高度15.95米,总建筑面积12848平方米。
艺术馆:由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建筑形式以欧式建筑风格为基调,采用明快的色彩、整体性的造型、精致的细部处理,结合三段式的立面划分,使整体色调在和谐统一中富于变化。艺术馆主要由各类展示厅、康体活动室、教室及阅览室、室内活动区等功能用房组成。总用地1.68公顷,建筑层数3层,建筑总高度17米,总建筑面积9064平方米。
新闻中心:由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新闻中心主要由电视台业务楼、红河州广播电台业务楼和报社楼三个部分组成。建筑造型采用现代简约欧式风格,采用现代材料和简化的手法来诠释欧风,使现代与古典相得益彰。采用古典三段式构图形式,端庄稳重,中部采用不拘一格的断山花造型,气势挺拔威严。总用地1.8公顷,建筑层数5层,建筑总高度22.8米,总建筑面积24264平方米。工程投资7560万元。室外环境工程:由斯派克景观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和昆明官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设计。室外环境工程主要有中心广场、雕塑、公园、绿地、灯光、座椅、路标路牌和公厕等工程内容,总用地34.2公顷。
新天地商业步行街(滇南一条街)
新天地滇南一条街地处蒙自经济开发区与老城区之间,紧靠省级住宅示范小区红竺园,贯通锦华路与天竺路,交通便捷。商业街全长约700m,净用地5.3公顷,建筑面积约4.5万m2,建筑密度38%,容积率0.77,总投资1.2亿元。
新天地滇南一条街由现代建筑、近代法式建筑、当地民居建筑三组风格各异的建筑群组成,按使用功能划分为精品购物街(反映现代文化)、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反映西方文化)、餐饮老字号一条街(反映中原文化和边地民族文化)。其间穿插反映蒙自历史文化和红河各民族生活的雕塑作品,并结合灯光、绿化的搭配,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突出街区的文化内涵。蒙自新天地商业街全面引入“一站式”消费的规划理念,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旅游、观光六大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滇南地区档次、品位最高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更是蒙自房地产业的“地王”式建筑,被誉为“滇南一条街”。
万亩石榴园
蒙自万亩石榴园位于云南省蒙自市新安所镇,以大规模连片种植石榴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著称。
蒙自石榴种植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六大石榴主产区”之一。蒙自甜石榴籽大、皮薄、肉厚、核软、味甜,于1999年获昆明世博会蔬菜水果类大奖;2003年获得了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认证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2005年9月在昆明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银奖,同年11月底116株蒙自石榴树移栽于我国接待外国元首的钓鱼台国宾馆;2006年8月,被指定为2008年奥运会南方专供果品。目前,全市石榴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量达20万吨,年产值6亿元,产品畅销“两广”、贵州、湖南、湖北、上海、浙江、香港等国内各地,并远销东南亚各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蒙自万亩石榴园里,4万余亩石榴连片种植,蔚为壮观。1996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全省第一个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并作为省、州、县旅游专管部门的重点扶持建设项目;2001年11月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同年12月蒙自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国石榴之乡”;2006年元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影响力高峰论坛年会”上,蒙自万亩石榴园被授予“中国十大知名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目前,为全面提升蒙自万亩石榴园的文化品位,促使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中华先进文化相结合,蒙自市吸引社会资金,在万亩石榴园兴建以先秦“诸子楼”和“百家园”为核心的“中国先贤”浮雕群文化生态特色旅游景点。“诸子楼”建筑风格集历代中国景观楼阁建筑之精华,局部吸纳了皇家派系古建筑的风格,并以石榴文化为主线,贯穿于整座楼的门窗、基座浮雕工艺中。系统挖掘、收集、编写、雕刻的石榴文化内容,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均没有的,“诸子楼”由此将成为世界石榴文化的一个集中展示点。
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查尼皮
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位于蒙自东部山区的芷村镇白石岩村委会查尼皮村,距城区27公里,是中共云南省地下党早期革命活动重要据点之一,是中共云南省地下党早期农村运动的中心。
1927年12月,中共云南党组织在昆明召开了省临委扩大会议,决定全省的工作重心南移,蒙自作为农运的中心,云南党的大批干部都转移到蒙自工作。开辟了查尼皮等农村据点,建立了党支部,查尼皮成为了中共云南地下党早期革命活动据点之一。1928年10月13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查尼皮村召开,会期两天。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7人,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等四个决议案。后又举办过两期党员培训班,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建立了中共云南省委领导的全省第一支武装游击队。1930年秋、冬,由于叛徒出卖,中共云南省委的主要负责人先后英勇牺牲,全省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查尼皮党的组织也因失去领导停止了活动。直至1949年,党的干部又来到了查尼皮,恢复重建了党支部。
中共省一大会址原为李开文家的茅屋,后毁于火灾,1991年按原貌修复对外开放,为单檐悬山顶土木结构,茅草顶、夯土墙面阔三间的正房一间,附设厨房一间,建筑面积99.5平方米,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22日被中共云南省委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法兰西风情小镇——碧色寨
碧色寨景区地处云南东南部蒙自市文澜镇北面10公里处草坝镇碧色村东侧,交通方便,除滇越铁路通过外,还有蒙(自)草(坝)公路经过。沿途为柏油路面,路况良好。乘车至景区单程约20分钟,在景区参观考察约需3小时。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景区东侧的犁耙山为境内山体的主要高峰,海拔在2000米以上,西临滇东南明珠湖泊——长桥海,风景秀丽,周围居民点为碧色寨村,174户人家,居住着汉、彝、苗、回、壮等民族。
碧色寨车站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犁耙山东麓,碧色寨子原名坡心,1903年开始动工修建,1909年6月2日滇越铁路铺轨至碧色寨后修建碧色寨车站,1910年全线通车。1913年,个旧矿商与滇蜀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官商合办筹建个旧——碧色寨——石屏寸轨铁路。碧色寨车站成为换装站,滇南进出口货物都由碧色寨中转。其时,碧色寨商人云集,货仓、店铺林立,是滇越铁路滇段一个大站、一个特等车站,是当时云南铁路交通的枢纽,有“小香港”之称。目前,碧色寨车站还作为昆河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仍在发挥作用。
碧色寨车站是我国最早的铁路车站之一,是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寸轨铁路之一。对研究滇越铁路史和我国铁路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目前,碧色寨车站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保存较完好。其保护文物有滇越铁路站房、个碧石铁路站房、轨机车库站房、哥胪士酒店及大通公司。
碧色寨车站作为中国寸轨、米轨共存,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所在地,充分反映了中国铁路发展的一段历史,其保存文物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作为法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修路权修建的一条铁路重要车站依存,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缘狮洞
被誉为“滇南第一洞天”的缘狮洞位于蒙自通往文山公路左侧鸣鹫镇,距蒙自39公里,缘狮洞是一个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景区内环境清幽、景色别致,有“内八景”和“外八景”之说。
绿翠潭
绿翠潭地处蒙自市南部的冷泉镇,距蒙蛮公路11公里,距蒙自城区20公里(蒙新高速公路经过)。绿翠潭生态景区包括水域景观和木梳坎大山亚热带自然植被景观两部分,景区内分布着大小不同的溶洞景观,景象奇特,洞中有洞,幽暗深遂。迄今为止,水有多深,水从何而来往何处而去,水中究竟有何物,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