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了侗寨,好似进了世外桃源,心里有一种惬意。
寨子的白天与夜晚,一样的宁静。
没有了城市车与车的喧嚣,没有了城市人与人的臃拥,没有了城市尘与灰的污染,没有......
车江侗寨也称“千户侗寨”,是全国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方。从榕江县城过了榕江大桥往北就是车江万亩大坝。都柳江支流寨蒿河流经笔架山下,连接沿河五个村的侗寨。
因河中有巨石三块,“三宝”因此得名。“三宝”侗寨绵延约有三里地,除非有很充裕的时间,否则很难一一走到。
车江侗寨保留着完好的侗族生活场景,家家务农,户户纺纱。
据说,有“尊贵”的客人进寨时,侗寨人才会为你行“拦路酒”礼。着白色侗家服饰的少女,手捧酒盏,轻启朱唇,唱起了敬酒歌,香醇的米酒就着甜糯的歌声滑入了你的五脏六腑,令人沉醉。我们是散客,自然享受不了这般如此美好的待遇了。观赏不了侗寨风情,看不子跳“多耶”和踩歌堂。于是,我们沿河而行,略能领略感受侗寨的淳朴民情。
榕江古州镇的对岸,便是举世闻名的车江大坝。
大坝上一片密集的瓦檐和木楼,就是号称为“天下第一侗寨”的车江侗寨。一条清亮亮的河傍寨流过。
悠闲地走在寨中沿江而修、卵石铺就的花街古道上,穿行于整洁整齐的侗家木楼中,会看到这样一幅幅堪称经典的画面:在榕树华盖一样的荫翳下,一群男子席地而坐,围在一起玩纸牌。还有一群男子坐在麻将桌前酣战不息。两个困了的男子就那么横躺在地上,竟然酣然入睡睡的是那样的香,又是那样的甜。他们没有城里人的失眠之症。妇女们的麻将桌在屋子里。
正午的阳光斜斜地斑驳了木构建筑的板墙,身着蓝衫的妇人门前的屋子里悠闲织着布。
榕树发达的裸根上,身着蓝衫的妇女手脚利索地纺着纱。
沿江而修的长长的花街古道和架于河上的形似板凳的桥,穿着传统侗族服装的妇女从榕树下挑着木桶婀娜多姿地走过。
这就是侗乡。
在古榕群间有一条鹅卵石铺成的街道,当地人叫花街。这条街大概五百米长,鹅卵石镶嵌成了十二生肖的图案。走到路的尽头还能看到一座雕塑,由一男一女组成,男的叫珠郎,女的叫娘美。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拍过一部电影叫《秦娘美》,据说是一个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而这里就是秦娘美的故乡。
都柳江从车江侗寨旁缓缓流过,河水清澈,妇女和儿童在江边洗菜、洗衣服、洗头,男人们挑着稻谷从木板桥上走过。寨子的另一面就是公路,车流不息。
到车江不能不尝侗家腌鱼。
侗家腌鱼是取都柳江中活鱼,剖开洗净放入瓦坛中,先制浆水,加盐煮沸,下原料续煮,装泡菜坛,拌上酒精和芝麻、黄豆粉、西红柿、花椒等等香料,密封深埋。腌鱼可存放20~30年,非有大庆大典不开坛。腌鱼色黝黑如焦碳,肉质嫩白,鱼刺酥化。侗家盛宴,碗碗见酸,而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寨酸鱼全席”,世所罕见。
沿河堤而行,寨头村的河水清澈透底,几块石搭成的洗衣石,寨子的人都在河里洗衣服。妇女和女孩都在河水洗头梳理长发。
黄昏里,男孩子们下到河里,尽情地戏水。
也有两男孩在河里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