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游记之1至3回
2012-4-9 15:54:49
访问量:2837391
地狱游记
《地狱游记》乃奉玉旨而作,由济公活佛引导杨善生魂魄,赴幽冥巡访地狱十殿,与罪魂对案谈话,辑录成书。说明因果报应真实不虚,人的身体死亡,而灵魂依然不会消失。若生前作恶多端,死后灵魂亦将受罚,堕入恶道,受种种苦报和轮回磋磨。愿世人读阅此书,一切作为清白无污,合道则进,非道则退,修身悟道,地狱早空。
玉诏
本堂主席关登台
圣示:现刻玉旨将到,命城隍五里外,福神十里外迎接,诸生肃静,排班侯贺。
金阙内相徐降
诗曰:
维皇切切念原灵。圣佛声声救苦经。
玉旨中秋颁直辖。一轮明月照幽冥。
圣示:吾今夜带旨宣读,神人俯伏。
钦奉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诏曰:
朕居灵霄,心怀世道,观红尘黄沙弥天,人间伦常堕地,男不忠孝,女少节静,言仙佛为空说,视鬼神若虚物,以致社会风气衰败,人情义理沦亡,朕心大悲,不忍坐视苍生堕落幽冥而不救。查尔南天直辖鸾堂台中圣贤堂开堂阐教至今,费尽神人之力,普化有成,今又藉﹁圣贤杂志﹂广渡迷津,鸾务日进,圣业辉煌,朕特赐旨开着宝典,书名曰:《地狱游记》,敕令济公活佛带引正乩﹁圣笔﹂杨生灵游十殿,将地狱情形泄漏于世,使人观知阴间罪魂惨境,以收劝化之功。此书非凡,因感圣贤诸子至诚无间,大命方赋于此,希诸子抱定信心,代天宣化。并敕命幽冥各关口,如系圣贤堂游生驾到,开门迎接,协著金篇,如有违旨,一律严罚不赦。旨到之日,每逢鸾期游冥著书,著成为止。诸子体天效命,书成之日,论功行赏,勿违朕命。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丙辰年中华民国六十五年八月十五日
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降
诗曰:
人生如梦度光阴。枉自培财与积金。
声色既戕天地性。精神又逐利名心。
爱河飘浪头难出。火宅煎熬业渐深。
莫可一生虚过了。凶容应改似观音。
序
溯自鸿蒙一气,天地未分,原灵敛气于无极,逍遥自在。迨至天地开辟,人秉中央真气而降生;人初性善,故死而归真返朴。尘土日浸,举止乃恶,中古人心骤变,故上天特设下"地狱",以作"悔改净化"之所。无奈众生根性污染变质,愈堕愈下;晚近以来,人心更败坏不堪,地狱呈现客满之势,玉帝不忍苍生尽堕,垂一线慈光,特准泄漏地狱刑罚,以警世人,冀众生勿重蹈覆辙,而能返本还原,不受轮迥之苦。
兹尔台中圣贤堂,上体天心,历年来,挥鸾阐教,劝世有功,且宗旨纯正,弘道最力,故受玉帝敕命,担负游冥著书巨任。命由济公活佛带领杨善生魂魄亲赴阴曹,逐狱采访取证;而由玉虚童子扶笔,以法眼传真,摄住幽冥景像,当场挥书而着成"地狱游记",揭露阴司之秘,神奇莫测之机,世所罕见。费时二载,于今书成,世人如能阅读此书,猛省回心,避恶行善,勤行天堂之路,人人如是,则地狱撒空,尽归极乐!此书内载案证,符合阳世法律,为一渡世圣典,神圣而不可侵犯,希读者多予宣讲劝化,并广为翻印流传,凡有所求,皆能应验如响,有心者善体悟之。是为序。
元始天尊降鸾序于台中圣贤堂
天运戊午年四月十三日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降
序
夫,天堂有路,行人冷落;地狱无门,来者拥挤。世人不堪寂寞,难忍清静,趋炎附势,沉沦于酒色漩涡;苦海茫茫,失足倾覆者多,致地狱客满,哀声震天!余主辖十殿,目睹哀鸿遍野,心何堪忍!三畀众生,原灵同流,自无始以来,皆因欲念不断,而生死相续。叹轮回道苦,火宅熬煎!徒有撤空地狱之愿,惜无渡尽众生之日!玉帝鸿慈,关怀赤子,故敕命台中圣贤堂著作"地狱游记",济佛引导杨善生灵游地府,所到之处,阴府各司迎接款待,冥王狱官叙谈寒喧;历尽漫漫冥路,挥书着成游记,金科玉律,堪作教化准绳。凡欺心昧理,作奸犯科之辈,报应如影随形,书上案证斑斑可考;愿阅是书者,应如当头棒喝,惊心猛省,静夜忏悔,光明做事,庶免死后堕落幽冥,受阴差凌辱惩罚。若置余言马耳东风者,斯时呼救无门,勿怨仙佛之无情也。
兹值"地狱游记"即将付梓之际,余特临堂,聊述数语,愿此书一出众生渡尽,地狱早空,娑婆化为乐园,是所殷望。
地藏菩萨降鸾序于台中圣贤堂
天运戊午年四月十三日
本堂主席关登台
序
本堂开堂阐教,挥鸾宣化,发行善书、经典不计其数,杜塞欲海洪流,挽回世颓风,已收卓效。虽历年来广印善书劝化人心,对顽固现实人性,犹嫌未能一针见血,玉帝有感于此于灵宵会议,议决须择纯正杏坛,取具有神缘佳、人和气、乩灵通之鸾堂,以便游冥著书,将地狱实情披露于世,始克警世化俗,挽倒狂澜,收立竿见影之效。几经挑选,本堂荣膺此职,当时吾亦感惶恐万分,因游冥不比一般扶鸾阐教,万一乩灵有失,杨生心乱,而将大事毁于一旦,逆旨罪重,天人咸畏!然天命难违,谨奉圣谕,丙辰年八月十五日接旨以来,全体鸾生虔诚侯驾,每逢鸾期静心聚集一堂,杨生茹素斋戒以待,自济佛到来,随即引其灵魂出窍,赴阴曹探案;玉虚童子镇殿传真,将佛人对答,阴司谈话,一一挥笔疾书,而着成《地狱游记》。二载于兹,黄泉踏遍,全书脱稿,吾觉心慰。此书价值非凡,为本堂挥鸾阐教以来,费时最久,内容最充实,劝世效能最佳之善书,弥足珍贵,此书一出,黑暗地狱将放毫光,愿普天下众生,有缘阅读是书,皆出离苦海,而登圣城,是为序。
本堂主席关兴夫子谨序
天运戊午年四月十三日
玉虚童子登台
诗曰:天降奇书作指南。阴司惨境岂虚谈。
回头地狱原无路。忏悔犹如青出蓝。
序
世人重视有形物质的享受,忽视了精神修养教育,伦理道德既被忽略,盗窃、凶杀、奸淫案件也就有增无减了。要弭止无穷祸患,极应从道德教育着手,说明因果报应属实,灵魂不灭非虚。祸福无门,唯在善恶。人若生前造业,死后灵魂亦将受累,堕入恶道,接受轮回磨炼,也就是地狱的由来。吾灵纯清,故得于诸法界消遥,今台中圣贤堂,领受玉帝敕命,著作"地狱游记",吾幸受命"法眼传真"之职,不敢有违,每当静夜鸾期,济佛降临,引导杨善生魂魄赴幽冥巡访各狱,与罪魂对案谈话时,吾即以法眼摄其声影,立即传真,附于杨善生肉体,手执鸾笔,现场挥书,转播阴司对白,而抄录成书,用资警世化人。其中奥妙,旁有善信围观,莫不叹为观止,确认神灵可信。然未目睹斯景者,又怎能深信不疑呢?为此,吾恺切的希望众生,天堂地狱都是筑于"心地"上的,如果欺骗了自己良心,你还能"安心"居于"天堂"吗?"亏心"人每当良心复现,无不煎熬自责,此刻已显示地狱景像。但地狱是犯罪者的"拘留所",众生不可贪恋,或认为是你的老家,人是天生的,天堂才是你的故居,深望不要再流浪生死,轮回无期了。今藉"地狱游记"即将颁布劝世,吾把鸾笔略书几言,一年多来法眼所见,地狱尽皆惨不忍睹场面,希望阅罢此书者,从今以后,所作所为,都能清白无污,不再播下地狱种子,那就不负吾的苦心了。
玉虚宫玉虚童子谨序
天运戊午年四月十三日
金阙主秘骆降
天运戊午年四月十三日
凡例
一、本书乃奉玉旨而著作,文虽浅白,内涵真理,诚为修身悟道,感化世人之宝典。
二、书中如有错字,皆系誊真之误,阅者勿轻视之。
三、本书费尽神人之苦心,二年始成巨作,全书泄尽地府机密,冥律示罚条文昭然,堪作救世警钟,万古难得一逢,希天下苍生阅之!珍之!悟之!修之!
四、本书乃由天曹、地府、人间各司合作而成,功勋同得,故印赠一本,三曹感应。
五、金阙圣谕:凡印赠此书,颁送渡人,不论自印、助印、募印、宣讲、流通、均准减轻夙世罪业;功如积满,按功上升逍遥圣境。
六、凡求寿、求功名、去缠病、消冤孽、修功果、化罪愆、为祖先超拔、求冥福者、发愿印赠此书,皆能如意。凡有所求,须在家中灶君、神前或寺庙道观圣前或对虚空焚香禀告,诸神随即回奏,报应如响,圣意非虚。
七、本书在处,十方神圣护法,阅后须置净处,不得污秽,凡毁谤藐视此书,或阻碍流通者,永堕酆都,罪例不赦,希众生咸归善道,三思行之。
第一回游心头山观地狱洞
济公活佛降(65)丙辰年八月十六日
诗曰:
天堂地狱在心头。善恶全凭一念修。
济公今宵充引导。杨生随我驾莲游。
济佛曰:杨生!今夜起我们二人将要到地狱一游,你感觉如何?
杨生曰:首先叩谢天恩鸿慈,我有这个机会到地府参观一趟,内心有说不出高兴。
济佛曰:尔南天直辖圣贤堂,诸生勤修德业,广渡迷津,发行大量善书经典,供世人研阅,道气充塞宇宙,所以玉帝特赐旨敕命著作"地狱游记"一书,泄尽地狱真机,所要游之处,乃是其他游生未到过,你若看后要多宣化于世人。杨生早前煆炼鸾笔时,老衲曾降灵教导,因而结下师徒之缘,今日上苍再安排我们游冥著书,也正是喜欢我这副纯真佯狂德性,最能警世化人,激起世人的向善心理,现刻我们出发吧!
杨生曰:感谢恩师教化!我曾听人说游地狱是骑神或坐莲花,为何您叫我用走的呢?
济佛曰:杨生你太天真了!地狱之路哪里有那么好走,还想腾云驾雾呢!现在社会科学发达,出门以机车、轿车代步,你也想坐吗?其实地狱无门,人都是自来的,别再作梦了,行尽崎岖道路,才可以上天堂。
杨生曰:我看恩师今夜好像喝醉了?
济佛曰:的确喝了几杯,因为看破了世情,人心太可怕,世人难渡,让我心碎,所以只有藉酒解愁,我看你干脆也喝些酒,让它一醉到九泉吧!
杨生曰:我不会喝酒,恩师太会开玩笑了。
济佛曰:好了,时刻有限,我化一朵莲花,你与我乘莲花吧!
杨生曰:恩师您佛法真是无边,口念真言,一朵白莲马上浮出,我脚不净,不敢上莲台。
济佛曰:心如干净的话,没有什么关系。俗语云:"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啊!
杨生曰:既然如此,我就冒然一试,我已坐稳,要向何方而去?
济佛曰:你闭上双眼,我作导游就是。
杨生曰:遵命!…
济佛曰:你可以开眼了。
杨生曰:这是何处?为何前面一座高山,山上石壁又有"心头山"三字,金辉射目!
济佛曰:此山名"心头山",往山上而去即是"天堂门",你看山边有一崖洞,黑漆不见底,此就是"地洞狱"。人心若是光明正大,死后往山上而去;如是暗作胡为者,死后魂走到此处,看见"心头山"三字,两眼难开,一时不觉,就堕落深坑地狱内,所以古圣曰:"心可以做天堂,心可以做地狱。"全凭一念之差而分别。
杨生曰:原本如此,天堂地狱随人行,仙亦由人做,鬼亦由人做。
济佛曰:今夜时刻有限,暂时游至此,准备回程,快上莲台。
杨生曰:遵命!
济佛曰:快闭上两眼,否则凡眼难敌阴风吹袭。
杨生曰:是!是!风力太大,我受不了………。
济佛曰:圣贤堂已到,杨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二回游清心池赴阴阳界
济公活佛降(65)丙辰年八月十九日
诗曰:
先天一粒宝光珠。堕落红尘泥污涂。
看破凡躯成佛体。顿开法眼照真吾。
济佛曰:杨生!准备游冥。
杨生曰:恩师啊!我今日到彰化,现在刚回来,精神疲劳,真想睡觉,我看改日再游吧!
济佛曰:你太懒散了,修道人受了一点风霜就畏苦,还能成什么大器!
杨生曰:真太对不起恩师,抖擞精神随师去吧!。
济佛曰:快上莲台,双眼勿开,……好了,开眼下莲台。
杨生曰:恩师!今天为何带我到此地,前面一个大池,池水清澈无波,呈现天蓝色,水中又浮出三个字曰"清心池"。
济佛曰:你前日游冥,因凡胎俗眼,所以能见到之物很少,我今天带你到此地,就是要你下池洗去尘埃,自然"凡眼"成为"法眼",方能洞凿幽冥。
杨生曰:看这池水清冷万分,现时又届秋天,我怕着凉感冒,不敢下去。
济佛曰:想游冥又怕冷,推你一把,让你下去吧!
杨生曰:救命啊!我不会游泳,恩师快救我啊!嗳嗳嗳嗳………。
济佛曰:让你浸泡几分钟,清醒清醒。
守池将军曰:拜见济公活佛,失迎!失迎!刚才您将一凡人推下池内,不知济佛用意何在?
济佛曰:将军您不知,现时世人都是醉生梦死,尘埃满身,丧失原来灵明本性,我今日将此一凡人推下池内,就是要将一粒"牟尼宝珠"之泥土洗去,使其重现光辉。
将军曰:好了!我赶紧将他捞起,否则过久恐怕失救。
济佛曰:可以!不然沉到池底就麻烦了。
将军曰:捞起来了,但他已停止喘息,不知济佛如何解救?
济佛曰:小事!污泥洗净,自然可以去死回生,我用蒲扇一扇,马上复活,看我施法………。
将军曰:已经睁开两眼。
杨生曰:恩师!您为何将我推落池内?
济佛曰:世人都是被动成性,太客气了,你理由还一大推,我可没有这份闲情,不得不这样。
杨生曰:感谢恩师之教训,现时我感觉浑身清凉爽快,那位打扮武将者是何人?
济佛曰:是守池将军,负责守池,非奉命之人不能下池沐浴,此池乃是仙池,除三界仙真可作沐浴,其他之人均不能来此,你今日有福了。
将军曰:济佛!今天带这个凡人来此有何贵事?
济佛曰:因阳间台中圣贤堂奉旨著作"地狱游记"一书,由我带领杨善生游冥,而凡人俗气未尽,难以洞察幽冥,故带他来此清洗心眼,以利游冥。
将军曰:失敬!失敬!原来如此。
济佛曰:时刻不早,我们师徒赶快游冥,将军再见!杨生快上莲台。
杨生曰:恩师!现刻我们要往何处? 济佛曰:不必问,到时就知,快闭上两眼……可以开眼了,下莲台。
杨生曰:这条路为什么不是柏油路,风沙满天,行来颠簸。
济佛曰:这就是人鬼关头。
杨生曰:喔!那边来了许多人,都是哭哭啼啼!
济佛曰:那是世间人死后之灵魂,刚到阴间。
杨生曰:前面有一牌楼,上有"阴阳界"三字。这是什么地方?
济佛曰:这是阴阳界。
杨生曰:前面两排高楼,我们可以去参观吧?
济佛曰:可以,快走。
杨生曰:这些楼门都写上"交簿厅",分第一课、第二课,大约有十余间。
济佛曰:我们前去拜访。
交簿官曰:欢迎济佛及台中圣贤堂正鸾杨生驾临本厅,在八月十五日,就接到玉帝谕旨,获悉贵堂为著作"地狱游记"一书,将到地府观察详情。
济佛曰:因时刻已到,改日再来拜访。
交簿官曰:可也,送驾。
济佛曰:杨生!我们准备回堂,出厅快上莲台,双眼紧闭。
杨生曰:遵命!………
济佛曰:圣贤堂已到,杨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三回游阴阳界参观交簿厅
济公活佛降(65)丙辰年八月廿三日
诗曰:
佛海无波绝点尘。仙山有路问心邻。
金鸟玉兔如梭转。六道纷纷感慨呻。
济佛曰:杨生!准备游冥。
杨生曰:遵命!我已上莲台,眼睛也闭了。
济佛曰:起程。……好了,下莲台吧!
杨生曰:这条路为何人群嚣嚣?都是凡间之人,他们为什么到这里来?
济佛曰:此地是"阴阳界",这些人都是亡魂,正到阴司报到。不要多问了,我带你到交簿厅参见交簿官,有何疑问,你尽量发问无妨。
交簿官曰:欢迎济佛及杨善生驾到,请入厅,前日失仪招待,请宽恕,请坐。前日因时刻有限,所以无法将本厅职责报告,不知杨善生有何疑问?
杨生曰:请问"阴阳界"是什么地方?
交簿官曰:"阴阳界"乃是阴间及阳间之界线,但比较接近阴间,阳人一死,必经由此地,向本厅报到,将阳间户籍迁移到此,登记妥善后,有善德者,由福神引进,到地府参观;若无善德者,由黑白无常押进鬼门关,交由第一殿发落。
杨生曰:世人到底有几处户籍?
交簿官曰:人有三个户籍,"原籍"在天堂,为原灵孕育之总源,可谓为本籍。"寄籍"记载于凡间。"分籍"则在地府。所以人死,在生若无功德者,谓之"归阴",并不是"归天"。地狱即如凡间监狱,犯罪者之惩罚所,并非世人原来故居,所以在世修道,以期返回天堂古家乡。
杨生曰:阳人死后,常见子孙在其脚边焚化纸钱,俗称"烧脚尾纸",点油灯而称"点脚尾灯",不知用意何在?
交簿官曰:阳人魂魄脱离肉体,一时如梦如幻,茫茫然然,难以自主,虽有阴差引路,但阳世家属恐祖先冥路暗淡,为求得先人去路顺利,故焚化纸钱拟作路费,点燃油灯拟照明冥路,可谓孝心可嘉,设想周到!但冥路不必买通,自然可过;在生之时如心地黑暗,仅凭几盏油灯也是无济于事的。
杨生曰:现时阳间科学发达,生活水准提高,有的祖先去世,后代子孙就用纸糊成高楼大厦,或制造彩色电视机、电扇、轿车、沙发、弹簧床等高级设备,给其祖先使用,这些东西不知是否有带到阴间使用?
交簿官曰:世人愚痴至甚,想法太天真了,在生既无驾驶执照,来到阴间,这种羊肠小道,走路已发生问题,若驾车一定发生车祸,而且阴间也没有加油站,所以轿车在这里不适用。至于电扇、弹簧床等物,最好在阳间使用,阴府早已准备有地板迎接罪魂入狱,若能求得平安已是难得,别想贪求享受!在生花天酒地,无恶不作,一到阴府,打入狱内受刑,哪有这般逍遥,世人实在太梦想了。
杨生曰:恩师啊!您前日带我游冥,第一次见到"心头山",为何现在又是"阴阳界",使我感到迷糊了。
济佛曰:你随我去,我指明给你了解。交簿官!我们师徒告辞了。
交簿官曰:如有失礼之处,请多包涵。
济佛曰:不必客气!
杨生曰:多谢交簿官指点迷津,我们告辞了。恩师啊!您刚才说要告诉我关于"心头山"与"阴阳界"之事,快说吧!
济佛曰:前日带你所到就是此地。
杨生曰:喔!"心头山"三个字明明在眼前,"阴阳界"之景色忽然不见!济佛曰:心头山就是阴阳界,因世人若是在生无恶不作,一旦寿终,被无常押到此地,因元神污秽不净,见山顶之强光,两眼难开,失足便坠落"心头山"岸下之"无底洞","无底洞"直透阴府"阴阳界"。若是有大德之修道人,因功果圆满,灵魂行到此地,山上马上现出一条光辉灿烂的通天大道,金童玉女迎接升天;若是善德中、小等者,由旁边现出一条二丈宽之路,由福神引进"阴阳界"报到,然后入地府,交冥王审察在生功过,引入"聚善所",或由有缘仙佛渡回各天再修炼。今日时刻不早,我们准备回堂。
杨生曰:遵命!已坐稳莲台。………
济佛曰:圣贤堂已到,杨生下莲台,魂魄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