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公民在出境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特别是前不久美国一项有关“最差游客”的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名列倒数第二的新闻,又引发了人们对文明旅游的讨论。
为此,中国旅游报日前联合搜狐社区开展了一次关于文明旅游的调查,请网友分析中国游客饱受诟病的原因,为提高游客文明素质出谋划策。
游客不文明行为影响形象
前一段时间,一个名为《内地人在港陋习》的帖子在香港引发网友的强烈反响。这个文字不多的帖子中,链接有“妈妈让小孩在地铁撒尿”、“蹲在列车内吃盒饭”、“在商场光身试衫”等11个有关内地游客陋习的视频。
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英、美、日、韩及中国的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时常见诸报端,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形象。
由美国第二大团购网站“生活社交”针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爱尔兰等国超过5600名受访者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中国因“不讲卫生、不懂礼节、不遵守公共秩序”等原因名列“最差游客榜单”第二名。此前,在多个“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均榜上有名。
中国旅游报社日前联合搜狐社区开展了关于“文明旅游”的网络调查(以下简称网络调查),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参与,截至发稿时为止,共有1729位网友参与调查。这项调查显示,81.43%的受访者表示在平时的旅游活动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18.56%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遇到”,甚至还有36.0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也曾有过不文明行为”,而选择“几乎没有遇到”的受访者为0。
一些旅行社的导游对于国内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深有感触。“我看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都会劝阻,但最头疼的是,提醒时好了,等会儿又会再犯……”北京某旅行社导游小李说,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包括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遵守纪律等。
网络调查显示,在文物上乱写乱画、随地扔垃圾、践踏草坪乱采花草、大声喧哗或打电话、不守秩序胡乱插队、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随团时缺乏时间观念、用酒店毛巾擦鞋、不尊重目的地的风俗、污言秽语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位列前十。
对于这些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的批评也频见于报端。天津某媒体批评报道,一游客在天津生态城动漫产业园门前模仿《骄傲的将军》,一只脚踏在雕塑上拍照留念;陕西某媒体批评报道,西安大明宫开园不到五天,一些宫殿微缩景观的“宫门”就被卸了下来了。雕塑《采莲图》中,池边宫女手中的竹篙顶端部分已从手握处折断了……
游客素质较低是主因
其实早在2006年前后,国家和社会就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当时,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规范性文件。
“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游客的文明程度并未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成正比,不文明的行为在景区、酒店等公共场所仍随处可见。
对这种情况,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游客素质较低,有人说是相关部门管理不严,有人说是发展阶段的产物。
网络调查中关于“你认为国人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类似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有哪些?”的选项显示,受访者中认为“游客素质较低、文明意识较差”占了多数,比例达到69.92%。
对此,网友“中国娃娃”在网络调查的回帖中写道,台湾作家柏杨二十年前就说出了“丑陋的中国人”,到了现在却依然如此,“国人”成了粗鲁、不文明的代名词,确实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她写道:“中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
北京某旅行社导游薛先生对此也深有感触:“中国人的素质亟待提高。”薛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八达岭长城门口,他看到一个日本团的老太太抽烟时随身带一个弹烟灰的小铁盒。正当薛冰对这位日本游客心生佩服时,自己所带团队的游客回来了。同样是抽烟,他们把烟灰全弹到了地上,抽完之后就直接把烟头扔到地上了。
也有人认为,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出现也不能全部归咎于“游客素质低、文明意识差”。网络调查显示,12.72%的受访者认为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5.78%的受访者认为是“旅游发展阶段的产物”,5.78%的受访者认为是“相关部门缺少必要的提示”。
湖南某旅行社工作人员周小姐说,根据多年带团出游的经验,绝大部分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的素质都是非常不错的。有不文明行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而且即使他们表现出来乱丢垃圾、随意攀爬等不文明的行为,大多也不完全是因为素质低下。
北京游客闫先生说,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与旅游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人性化也有一定的关系。部分旅游景区点只考虑经济利益,舍不得花钱搞设施、搞服务,游客拎着一袋子垃圾,走了一两里路还看不到一个垃圾桶。这样的情况下,完全靠游客自觉来讲文明,是不现实的。
旅游不文明行为产生也与当前中国旅游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密不可分。北京旅游学院教授张凌云说,这些不文明现象不是旅游独有的现象,而是中国社会特定转型期的产物,是中国大众旅游阶段的产物。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说,游客的文明程度还跟他的出游频率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旅游的次数多了,游玩过程中也会被别人一些好的行为所感染,进而规范自己的不文明行为。
地区、民族之间的差异也是造成的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原因之一。知名作家夏延献在其《文明旅游系列谈》一书中就指出,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对文明的理解不同,言行举止自然也会不同,没有统一的国际“文明标准”来规范地球人的言行。
北京某大学学生小李说,界定游客的行为是否文明,我们不能不考虑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比如说,我们认为随地大小便是无法容忍的,但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却被视为正常。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尔街骑牛事件与这种文化差异也不无关系,我们不能完全归罪于游客素质低下。
文明旅游是系统工程
提升游客素质,相关部门责无旁贷。网络调查中关于“你认为谁最应该为旅游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承担责任”的选项中,63.79%的受访者认为主要责任在政府,政府应当把对公众的文明教育落在实处。
为更好地规范游客,好多网友在回帖时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应处罚措施,加强管理与引导、宣传教育、媒体监督等多种措施,减少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
网络调查中关于“为杜绝国人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哪种方法好”的选项中,63.9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出台相应处罚措施,使不文明游客付出高昂成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小曾说,提高游客文明素质应该从加大处罚力度开始。法国早在1886年就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禁止随地吐痰的立法,新加坡吐痰的罚款额度高达300新币(约合人民币1500元)。长期在这种严格法规的约束下,人们会逐渐形成一种行为上的惯性,内化为自觉的文明意识。网友“把浮名换了”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制度、规矩的制约,天使也会成为魔鬼。
严加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公民文明旅游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以加强文明引导、培养文明出游意识、加强媒监督等为主的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网络调查显示,24.4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管理和引导,5.8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游客文明意识,5.7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强媒体监督、曝光不文明行为。
除了加强管理、宣传引导外,人性化的服务也是提升文明旅游的重要客观条件。网络调查显示,5.78%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景区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是造成旅游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为此,很多网友建议景区应“加强管理与引导”。
北京游客廖先生说:“不得乱扔垃圾,违者必究”这样的标识景区管理者可以印在门票上,时刻提醒游客注意自己的行为,同时可以实行奖励垃圾回收的制度,这样奖罚并举,效果应该会不错。网友吴先生也建议要强化景区管理,营造文明氛围,同时要加强环卫设施建设,采取更多的便民措施,为游客文明旅游创造客观条件。
媒体监督的作用也应该得到发挥。有专家还建议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曝光陋习,弘扬文明礼貌,促进全体公民的文明素质提高。
虽然旅游不文明行为让人痛恨,但是避免这些不文明行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张凌云说,社会文明进步是个漫长的过程,游客的文明行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地逐步改善。游客的文明素质其实就是社会公德问题。任何突击式的运动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提升文明素质的目的。从长期来看,应该抓社会公德教育,从娃娃抓起;从短期来看,应该加强游客的行前教育,让游客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为此,张广瑞说,中国游客的文明水平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而逐步改善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上,一个社会的公众文明素质,通常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阶段性特征相适应,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这个道理。
毋庸讳言,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用于保障公众休闲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还未到十分充足的程度,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使经济快速增长、不断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要使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都是保障公民道德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靠出台一两项政策措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要认识到,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治理出游陋习必将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