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游记六——碧玉周庄
2012-3-14 9:25:52
访问量:2852081
【引用】【素颜游记】江南行游记六——碧玉周庄
2011-10-30 23:14:04|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江南行游记六——碧玉周庄
一、格格行程
由于昨晚忙于写游记实在睡得太晚,今早起床已是11点。带着一身疲惫很不情愿的起来,洗漱完毕直接驱车去周庄。去周庄的公路车子很多,无法开得太快,加上我没休息好,所以慢慢前行。一路上经常会看到道路两旁黄灿灿的油菜花以及翠绿的叶子开着紫色小花的蚕豆花,郁郁葱葱、一望无际,清新的空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加上今天温度适宜,所以沿途风景还是十分令人赏心悦目。
一个小时到达周庄,停好车子,进入庄子。首先参观了银子浜、沈万三水冢、而后来到双桥。一路前行便是周庄著名风景沈厅、张厅,看完这些已是下午两点,于是在张厅酒家二楼找个位子坐下,点了几道周庄的著名美食,看着人来人往,慢慢品尝。酒足饭饱之后,沿着小河一路前行,领略水乡的风采,看看摇橹的娇娘,听听评弹,欣赏一下怪楼、沈万三故居,走了无数的拱桥,名字是记不住了。一路闲逛直到四点,尔后驱车离开周庄,半个小时候来到甪直,游览了一些寺庙禅院,5点半回返,6点多回到苏州酒店,结束了一天的旅行,疲惫至极。
二、关于周庄
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江南巨贾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周庄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全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古镇区内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四百年至八百年历史的古桥。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特色,在水乡几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码头。周庄还有一景就是“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船从家中过”是指张厅的院落中间有一条小河“箸泾”流过,在张厅的院子里有一个一丈见方的水池,可以在哪里会船和卸货。周周由于处处都是石拱桥,因而根本不可能有机动车进入镇子,那里的人们出行多半是摩托车,即使摩托也要推倒镇子口才能骑,这样使得这个小镇的空气几乎没有污染。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周庄便逐渐被开发为旅游胜地,到如今已成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有江南第一水乡的美誉,每天的游客不计其数。
三、关于沈万三
在昆山周庄,沈万三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沈万三,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沈万三他爹沈佑从小找人给沈万三算命,说他命里缺水,非得水相助不可。于是他爹就从湖州乌程县迁徙到周庄,而且左寻右访终于找到一个生辰八字全是水的女子,后来就把这女子娶回家。这女的的老爹也就是沈万三的老丈人,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财主,叫陆道源。沈万三结婚后不久,这老头身体就不行了(估计泡妞过频),于是就把家财遣散,由于喜欢沈万三他老婆且欣赏沈万三的聪明,便把家里的大部分钱财都给了沈万三。沈万三拿到这笔钱后一方面大范围开辟田宅,另一方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当时俗称“通番”。几年下来,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若说没有他老丈人给的本钱恐怕他没有今天,但是主要还是沈万三头脑灵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沈万三发达以后,就赶上朱元璋坐天下。对于他的如此财富,朱元璋眼红了。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要修筑南京城墙,他曾资助一万三千两白银,负责洪武门至水西门一段工程。后来工程超支,他又捐出一万三千两。可是这点小钱在沈万三看来微不足道,于是为了讨好朱元璋,他又提出替皇上犒赏三军,给朱元璋的百万大军每人发一两银子,这就给朱元璋找到了借口。《明史。马后传》记载,朱元璋听到沈万三要犒赏三军的话之后,生气的说:“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其实他就想找个借口干掉沈万三,还把他的万贯家私据为己有。后来大脚马皇后劝阻他:“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于是朱元璋就把沈万三放了,发配到云南。同时要沈万三献出沈万三贵同性命的聚宝盆。沈万三这才看清朱元璋的真面目,于是连夜把所有的银子运回周庄,藏在银子浜下。后又携带聚宝盆远走他乡,不料被朱元璋的御林军抓住,发配云南充军,直到死。沈万三死后,人们把他的灵柩运回周庄,为掩人耳目,把他葬于银子浜底,于是有了今天的沈万三水冢。
所谓银子浜就是一条小河,沈万三在这条河地下挖驻仓库,专门放银子,这样的库房不容易被强盗打劫,因为在水下,修缮的应该相当坚固。沈万三死了葬在那里顺理成章,但到如今这些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论证。
沈万三水冢
沈万三水冢
四、关于沈厅
在周庄的近千户民居中,明清和民国明期的建筑至今仍保存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六十多个砖雕门楼,还有一些过街骑楼和水墙门,这在江南水乡是堪称典型的。在这些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建成。据《周庄镇志》记载,沈本仁这小子仗着他爹有钱早年游手好闲,专门结交一些狐朋狗友以及土匪之类的。等他爹死了,有人就许愿说,看吧,不出三年,老沈家一定倾家荡产。沈本仁听到后,十分震惊,于是摆了一桌酒席,把那些狐朋狗友都找来,每个人都分了点钱,尔后宣布,我爹死了,从今以后我支撑门户,所以从今以后我不能跟诸位玩了。从此以后闭门谢客,一心经营田产,没过几年,就把自己的老宅翻新扩建,形成今天的沈厅。由此可以看出沈本仁是属于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物,他没有把上辈人遗传的家产挥霍殆尽,在父亲死后发愤耕耘,拓展家业,终于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沈厅。
沈厅内堂
沈厅松茂堂
沈厅后门
五、关于张厅
nbsp; 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近几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精心维修,恢复了原有的风貌。
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仔细琢磨,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
张厅私塾刻
张厅后院
张厅池塘
张厅后院
张厅内堂
张厅别院
六、关于双桥
双桥,俗称钥匙桥,是周庄著名景点之一,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这两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资建造,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出资建造。至清乾隆三十年两桥皆重修。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人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欵乃声声的小船在桥洞穿过。
1984年春天,曾经在上海油画雕塑室工作,后赴美留学的青年画家陈逸飞,前往周庄写生。创作了以周庄水镇景色为题材描绘双桥的油画,起名《故乡的回忆》,每一个笔触都显示了这位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故乡的回忆》连同他的其他三十七幅作品,于纽约的哈默画廊展出,引起轰动。美国权威杂志《艺术新闻》发表了题为《向西方潮流大胆挑战》的评论,专门介绍陈逸飞的艺术成就。1984年11月,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油画《故乡的回忆》买下,作为礼物送给了邓,被各界传为佳话。周庄是陈逸飞梦幻开始的地方。以后,他不止一次地前来周庄,参加周庄举办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周庄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联合国每年从各国优秀画家中遴选六人,请他们自行设计并绘制精美的图案,作为联合国邮局每年发行的六组邮票的首日封。1985年,陈逸飞也获得了这项殊荣,他选择的是以水乡古镇周庄为题材的作品。这枚首日封,1985年5月10日起在联合国总部以及日内瓦和维也纳的联合国机构发售,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土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于2005年去世,可以说周庄的蜚声海内外与陈逸飞大有关系。
周庄双桥
周庄双桥
周庄双桥 沿着古老的石子路前行,斑驳的墙壁凝重了岁月的痕迹,
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不知道哪里就来了一首小船悠悠从你眼前荡过。
在这个古镇上,船是这些水上人家必备的交通工具,这些粉饰一新的小船都是摆渡游客的,
坐在上面,悠悠前行,两旁古老的建筑从眼前划过,仿佛让你听到远古的诉说。
周庄专门有一些这样的场所,展示古老的手工,有做小孩虎头鞋的,有做米粉的,但是这些制品只是表演给你看,现场却不卖。我好好喜欢这些小鞋子,放在家里的博古架上应该是不错的艺术品,最重要的是等将来高兴了制造出人类来可以给他穿!
看对面坐个小美女,不停地朝男游客抛媚眼,看见格格架起相机,
不好意思转过头,跟格格比,你差老了!哈哈
这是一户人家的后院,我坐在一株大树下面,静静的看着这对大鹅,忽然我发现我坐的地方当年七岁的骆宾王一定坐过,否则他怎么知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坐在这里许久,终于做出了一首一点都不逊于骆宾王的诗句:“白鹅从水过,灰鹅岸边歌。水中小娘子,上来做老婆!”
著名的贞丰桥。这条河流算是镇中比较宽阔的河流,水面平静,波光倒影。河边的大树郁郁葱葱,
在这里乘凉,看着来来往往的浮世繁华,心里有太多的感触,什么感触?说不上来!
这是三元楼,我没有进去看是干什么的。远远的望去楼依水,桥连楼,造型别致,
独具匠心。如果在这二楼沏上一壶茶,静静地远眺,我想历史就在眼前!
一排青砖绿瓦飞檐重楼,雪白的围墙,暗红的窗棂,静静地倒映在碧绿的河水中,
那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更凸显出宁静中的一丝热情,如果是在夜晚,我想这美景几近于天堂!
像这样窄窄的小河就像蜘蛛网一样遍布整个周庄,这里的河水看似平静,
实际上都在流淌,每每都能闻到河水清新的气息!
游人如织,络绎不绝,一些老外咦里哇呀乱叫着,我静静的看着当地的居民,他们对任何人的到来,
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毫无新鲜之感,都个字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事情,由此可见这样的人流他们早已
司空见惯。周庄水乡的宁静更多是体现在当地人的脸上。
该歇歇了,坐在小河边,花上几十元,慢慢的品着茶香、河水的新香、
树木的叶香以及空气中流淌着浓浓的馨香,喝醉了!
一进入庄子,这篱笆合围的田园风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这里是家,
翻开一本线装书,任微风穿堂而过,只留下花香,那将是怎样的一番心境!
一手把着方向盘,一只手按快门,这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金光璀璨,中间一簇簇蚕豆花葱绿晶莹,
如果,如果在这样的大地中间建一座房子,我想,我想政府是不会同意的!
看着这户人家的大门,我真有点为他们担心,假如半夜尿急,假如半夜梦游,会不会一脚踩进水里?
抑或会不会偶尔有鱼虾梦游,蹦到她家门口的石板上? 在这里居住完全可以不用空调,更不用空气清新机。
南湖是周庄一大景观,坐落在庄子外围,一片白茫茫得水。
上插着各色的渔具,养殖也是周庄人的致富途径之一。
当地人的脸上很少看出什么大喜大悲,一色都是那样的平静,我想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可谓一般。
邀上三五知己,找个二楼临窗的位置坐下,等待夜的到来。看红红的灯笼倒映在水上,发出柔和的光,
举起手中的红酒,就着月色,一杯、再一杯、在再一杯,谁要能喝醉谁是王七他弟弟!
坐上小船,一路摇啊摇,荡起的涟漪岂止在河上,更多的是在心底!
2点,就在这家二楼,我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任腿肚子不由自主的哆嗦,辛苦极了!那就犒劳一下自己吧!来一盘“万三蹄”,据说这是当年沈万三同志家里的必备菜肴,香酥柔软,入口即化,美味极了!如果你想知道他有多好吃,看楼下专卖万三蹄的生意有多好你就会知道,60元一只人们要排队好长好长,不知道的还以为不要钱。再点上一盘当地产的清蒸鲈鱼,再来一盘白粯子,来上一碟童子黄瓜慢慢的吃,慢慢的品,终于品光了400多元才知道美味美价,临走还不忘来一盘翠绿翠绿甜而不腻的青团拿回去吃!
没词了
真没词了
这里干嘛得我不知道,反正看见一辆古老的马车,估计坐上去行走于山路,
不用一公里,嘴里能吐出胃来!古代人出行实在辛苦,还没有晕车药!
这里的河水宽阔许多,流速也增加了
这家特色菜小馆子真的有很多特色菜,名字我都是第一次看到,
好不好吃就不知道了,但估计卫生不行。
这户人家很有特色,他们把剪纸艺术装饰到自己的院墙上,估计是广告吧!
这里的大嫂这季节都在树下织渔网,织着织着都睡着了,
你说他家男人这时候回来能不能给他们一巴掌! 我累了,坐在小河边,看着这位大姐摇啊摇从我面前慢慢走过,闻着河水清新的味道,听着对面的屋子里传出琵琶声,美极了!
上一张照片的延续,开门的屋子里有人抱着琵琶唱评弹! 快到金福寺了
街上还有许多卖干水产的,虾米居多,都是当地产的银虾。
自己看吧!
谁的故居我也忘了 走了,88周庄!
驱车来到甪直
位于张陵山的张陵禅寺
山门
张陵山遗址
甪直
本想换个方式写游记,写完了才发现怎么想做广告似的!SORRY同志们! 忠告:看我描绘的很漂亮,的确是,但我再也不想来了,您也甭来了,因为这里人满为患,到这里你很难静静的欣赏景色,更多的是看人。周庄的商业化氛围太浓太浓,用不了多久,这里的风景便会趋于平庸,人类为了财富无限制得开发资源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枯竭!
明天去同里,离周庄很近,离我的宾馆更近,据说那里由于开发的晚,古朴的姿态尚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