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二十一天游记之2
2012-3-8 9:28:45
访问量:2855647
晚上我们八点三十八分离开了兰州。在兰州了两天,让我们对兰州这个西北重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个宜居的城市。就是看上去没有郑州整洁。
由于是始发车,晚上上车时很顺利,我们六个人的座位又正好的对着,他们四个就打起牌来,我和秀荣观阵。列车越向西行,车上的人越少,到了后半夜,有不少的空位。我们几个伺机占了三个长座位,轮着睡了起来,就是气温太低,冷的让人怎么也睡不着。秀荣睡的时间稍长一些,二姐睡的最少。不睡时看到车窗上挂着水珠,原来天下起了雨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明,人就好受了一些。向窗外一看,近处不见了高山,看到的是从来没有过的一种景象,大地上寸草不生,也没有土壤,地表全被裸露着,上边都是象盖房时筛大砂筛出的那些用处不大的石头子,铺了整整的一层,我在火车上看不出有多厚,只是在有的地方显出有黄色,我想那该是土了吧,谁知细一看,那不是黄土,是低洼处被风吹不走的黄沙。我想这就是人们说的戈壁了,由于看上去广袤无垠,前边再加上一个“大”字是再确切不过了。以前我就听去过新疆的人说,坐火车看到的多是大戈壁,地面上都是石头,我就想象既是石头一定都是一些石头块块,谁知自己想错了,都是这些不太大又不规则的卵形石子。我最早听说戈壁 这个词时不理解:沙漠好解释:就是满是沙的荒漠。 那戈壁,用同样的逻辑就解释 不通。原来戈壁是维语中的一个词,它的意思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或者布满石头的地方,当用汉语翻译时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表达,就只好用“戈壁”这两个字音译了。
据说上亿年前,这一带曾经是大海,地质变迁后,大海又变成了陆地,既是海底,大多也是平的,还会有泥沙,只是这个是方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常年多风少雨,风大而烈,天长日久,先吹走千万年才风化出来的那点土壤,再吹走黄沙,这可不就剩下这些风吹不动的石子。这点知识是我前些时看电视节目《陕北随想录》中听说的,要不还真不知这大戈壁形成的原因呢。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在大戈壁上穿行,铁路的右边地平线上,远看隐约是山,那该是 马鬃山、 合黎山和 龙首山;左边是高山,那就该是祁连山了,偶尔还会看到个别山巅上的积雪。火车就在这两座大山中间向西北一路开去,已经走了一夜,也没听到一次过山洞山洞的声音,这就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地理课上讲到的河西走廊了。愧是有人想了这样一个名词,说她河西是不错,确实是在黄河的河套之西,说她是走廊,这个比喻和借用可真是大胆,天下竟有这么大的走廊,这个走廊比房前屋后,园林院落中的那些走廊要大上多少万倍!
快下车时,遇到了一个热心的男列车员,他说他是郑州人,和我们是老乡,老家就在郑州南大街,听着他那一口地道的郑州话,就让我们这些听了两天西北腔的中原人倍感亲切,他看到我们买的两个象小排球大的白兰瓜说,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们说,到了兰州给我们印象最好吃的就是这白兰瓜了,在郑州看到的都是很小的,从来没有看到有这么大的,并且还甜,也便宜。他说到了嘉峪关,那里的白兰瓜是最好的,大小跟这差不多,就是那里的白兰瓜是瓤少肉厚,味甜汁多,吃了后,流到手上的水都上粘的。你们买的是一块多一斤吧?我们点头默认,心想岂止上一块多,第一次买的还是两块钱一斤呢。他又说,嘉峪关只有五毛钱一斤。接着他又给我们介绍嘉峪关的景点。来嘉峪关,一是要看嘉峪关城楼,二是要看酒泉市的酒泉公园。火车开着开着,两边有了一些绿色,他说,嘉峪关快要到了,嘉峪关是这千里大戈壁上的一个绿洲。到了临下车,他还特别嘱咐我们,不要轻易坐私人的汽车,们们很会懵外地人,本来不远的路程,叫他们一说,就是远的不得了,为的是漫天要价,等你坐到目的地下了车,才知道上了当。
下车时已是八点多了,雨不大不小的还在下。出了站,还是王西保和我看着行李,她们四个人冒雨去找住处。我坐在一个雨淋不到的台阶上,看到几个车站上的女工作人员用几个扫把并到一起向外推积的售票厅大门外的水,她们一边推,那水一边从扫把缝中向回流,来回推了好多次,才把那点水推干净。象这种现象最常见的是马路上保洁员们下过雨后的身影,雨不下了,路两边的低洼处积的都是水,他们就该用扫把往马路边的阴井里推。我在一旁就想,早在一九六三年,我家盖房子时,我们生产队的泥匠扎根哥在教他的徒弟时说过:当泥水匠的,凡是抹水平面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水的流向,不然就会造成麻烦:抹门台,外边高了,一下雨就会往屋里灌水;抹屋里地面,里边低了,屋里地上一有水就会往床下柜下流,洇坏下边的东西;抹路面,不注意水的流向,就会造中间一个个肉眼看不出的低洼,一下雨,就让行人不方便。我当时并没有想到他说的这话有多重要,不过却记下了。后来在生活中就不断的得到验证:我在新华一厂住平房时,那门台就是外边高一点点儿,平时真的看不出来,就是一下雨,就会往屋里灌一大片水。这不,今天眼前看到的又是一次验证,想那铺地面的工人,在铺地面时。事先让外边低一些,这么平的地面上那会存水?铺马路路面时把阴井口铺的稍低一点,那会给保洁员们造成那么多的额外劳动?我正看着眼前的这些沉思,她们几个回来了,她们说住的地方找好了,就在前边向北一点不远,很便宜,一个人一天二十元,就是不能洗澡,是公用厕所。我们带上了行李,就在车站边的一家四川人开的小饭馆中吃了饭,去了旅馆。
那是一个只有几间房的小旅馆,设在一个不大的三层小楼上,二楼以上就是公安的一个刑侦队,一楼才是旅馆。我们住下后,就冒着雨先去酒泉。在火车站坐一路公交车到雄关宾馆,下车后,又坐上从嘉峪关去酒泉的城际公交,不贵 ,才两元钱。行半小时,就到了酒泉市里,在西关又坐一路公交车到了酒泉公园,公园全票三十元,我们得到了八折优惠。进去后就直奔酒泉遗址处。一个很大的湖,湖的靠大门一侧有一用水泥垒成的池子,据说就是酒泉遗址了。从直立在一边的石碑上得知了这酒泉的来历: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中,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在那里照过相后,他们想围湖去转我就一人在湖边的一个书法碑廊里欣赏碑上镌刻的精美书法。
这个亭子里石碑上刻有酒泉胜迹四个大字, 昆临亭子的湖边有一个池子,就是传说的酒泉 我们一共在公园里停有一个来小时,就往嘉峪关回赶。我们原来想着去酒泉并不是单看这个公园,而是想看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出名,并不是因这个公园,而早先是报纸广播,后来是电视里多次播的我国的导弹、卫星在甘肃的酒泉有一个发射基地。我们一说酒泉导弹发射基地,人家都笑了,说导弹发射基地说是在酒泉,那是国家一种策略的说法,实际上跟酒泉不挨边,离酒泉还有一千多公里呢!听人这么一说, 那就去不了了。雨还在下,天越来越冷,还是坐那路返程车,到回到嘉峪关,下车后转车时,在马路边等了一会儿,冻得我们几个直发抖。待回到住处,天虽说还早,为了暖和身子,都美美地睡了一觉。晚上睡时,天还在下,我们真是担心到了第二天还是下雨,那就糟糕了。幸好,半夜我起来小解,看到天已半晴
十五日,目的是去嘉峪关城楼,早上先到正对着火车站那条街上一个河南人开的包子店吃了饭,之后我们就坐四路车到城楼站下了车,步行不远,就到了嘉峪关城楼风景区。我们先在外边看了岩画及石雕园,后进景区,门票全价是每人六十元,。进门后,我看到有出租自行车的,一看景区那么大,想着我的腿疼,就说我要租自行车,二姐说干脆都租一辆自行车算了。一辆十元,共六十元。车子都很不好用,不是这坏就是那儿坏,在那儿折腾了一会,算是都骑上了,谁知骑着车子两三分钟,上去一个坡一拐弯,就到了进城楼的检票门口,车子不让进,让放到门的旁边,我们给他们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出租的自行车不是骗人吗,他们说,你们可以骑着在这外边面围着这个湖转,转一周走路得半个小时呢! 真是的,我们跑了几千里到这里来围着这个人工挖的大水坑转个啥劲,这时知道上当了。我和秀荣先进城楼的检票门,接着二姐也进了门,可等了好大一会,还不见王西保夫妇进门,二姐就回去看,一会儿都过来了,向前走了有百十米,就到了几个阁楼样式的建筑前。没有看到在电视里介绍嘉峪关城楼时看到的那个高高的城楼,更看不到那多余的一块砖在什么地方。其中有个主楼要高许多,我想那就是嘉峪关城楼了。他们几个说要到城楼去看看,我说我还给你们看东西,你们上吧。他们上去后我就看一旁的介绍牌。
原来的嘉峪关城,呈梯形,周长733米,面积33500平方米,城墙高10米,垛墙高1.7米,东西城垣开门,城楼对称,三层五间式,周围有廊,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城墙中段有敌楼。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额刻“嘉峪关”三字。这就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城楼。原来城中间也有城楼,与东西两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此砖今存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西门外1里处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均为清代所建。
我在下边等了好大一会儿,他们才回来,我就问他们为啥会转这么长时间,秀荣说,咱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实际上是在城楼的后边,也就是在城墙上。一上去,看到一个用城墙围成的一个很大的池子,到池子的那边还有一个更高的城楼,从那里下去,再从城门中到外边才能看到在电视里看到的城楼模样,从那个城楼向西看,是看不到边的大戈壁。这一说,我后悔了,知道自己判断失误:把眼前的这座副楼当成了主楼。她说的那个大池子,说的是外行话,实际上是瓮城,它的作用是敌人来时,先让他从城门进到瓮城,后关住城门,埋伏在瓮城上边的弓箭手就可了来个瓮中捉鳖、关门打狗,把敌人全都射杀。
这是从嘉峪关城楼延边看到的景象,背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进去城楼就是戈壁中的明珠嘉峪关的市区和好大一片绿洲
我们从城楼下来,二姐和王西保两口说不骑他们租的自行车了,我同秀荣还有田景英说不骑他们的车子太亏,就又骑上,去围着那个大水坑转,到了快回到出大门的路上,田景英说,他们这样租自行车太骗人,得治治他们,我问她怎么治,她说我把他们的自行车就扔到这半路上,叫他们找不到,她说着真的就把自行车丢下步行着回去了。
我们进门时,一个人花六十块钱买的门票,实际上可以看四个点,城楼只是其中之一。而另外的三个点是:嘉峪关博物馆、天下第一墩、悬臂长城。我们想博物馆也没有啥看头,从那里经过,也没有进去,剩下的两个点,要去都还得租汽车去,这样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还得不少钱,并且来之前,我在网上查,有驴友就在网上发文说,天下第一墩,就是一个土墩,悬臂长城就是下边的山是黑色的,上边有一点黄土筑成的长城,都没啥意思。和我们同行的别的游客也说他们几个是先去的那两个点,说的也和网上说的一样,所以我们就没有再去。可是嘉峪关景区的管理者们却把这相距很远的景点放到一起卖一张门票,真是强迫人们多花钱。
我们在问路时听说,玉门关离这里也不远,就想着去玉门关去看看,因为王之焕那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把玉门关传的名气太大了。我们刚到时就问旅馆的老板,去玉门关的走法,他说离这里不远,在长途车站坐车就行。我们就冲着他说的,就到了长途车站,就在二姐就要掏钱买票时,田景英多了个心眼,就问售票员,说玉门关那个地方好看不好看,那售票员看了看我们就说,你们弄错了,你们要去的玉门关离这里还有好几百里。从这里去的是玉门市,一个因刚解放时发现玉门大油田时新建的城市。我们谔然了。幸亏还没有买票,要不又是一个麻烦。
去不了玉门关,那说就逛嘉峪关的市容吧,这时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又想着吃饭。有人说嘉峪关的手抓羊肉很有名,想吃一下,我们就打听卖处,打听到了一家叫马松吉的手抓羊肉馆,我们问路,一个人说一直向前,还有二百米,我们就按他指的路走,谁知他说的二百米让我们足足走四十分钟。到那里已是早过了饭时刻,一个饭店就我们六个人。手抓羊肉78元1公斤,我们要一公斤手抓羊肉,又点了几个菜,算是吃了他们这里的手抓羊肉。
回去后,我们就去车站买去敦煌的车票,Y667次,价54元,还没有座。待买了回来,和旅馆老板说起话来,他说我们的车票买错了,应该买7527次,这次车是他原来单位即嘉峪关铁路分局的班车,只有四节客车厢,是拉他们工人上下班的,条件差,没空调,就是上车一定会有座,价钱还便宜,只有二十三块钱。我们一听,还有这样的好事,有座位还便宜,没空调不要紧,因为已是八月中旬了,也没有多热。就赶快去车站换了车票。开车时间是早上七点多一点。嘉峪关比郑州靠西了不少,天亮的晚,明天得起个早。
十六日,天还没有亮我们就起来,慌着又去头天吃早餐的那个包子店吃了些包子,吃着包子好吃,还又带上一些。到了火车站,上车的人不多,上去后,还真是能找到座位。只是开始我们几个没能坐到一块。坐我对面的是两个铁路上的工人,都是女的,她们买了很多菜,都堆在车厢头上一个三人座位上,问她们,她们说,嘉峪关这个地方的菜便宜,单位让我们出来采购,回去给大家分,为的是省点钱。车行了两个多小时,记不得是那个站了,她们下了车,从那个站下车的人很多,车上有的座位就空了起来。
从嘉峪关到敦煌的路上,能看到的大多是戈壁滩,很少能见到绿色,也看不到一点水,只是看到几条干涸的河床,如果能看到一点绿色,就一定是个城镇,特别是火车离开了陇海线,向敦煌去的铁路两边更是这个样。中途有一个叫甜水井的车站,同我坐在一起的一个北京的旅客说,还是甜水井呢,连一点苦水也看不到。甜水井这个车站,不见一点绿色,只是有几间房子,也看不到人的活动。中间我看到,有一段路的两边不是戈壁了,但看到的是象黄土那样的一些不高的土丘,都是奇形怪状的,我想这就可能是电视上说的雅丹地貌了
在从嘉峪关去敦煌的路上, 有一段全是这样的地貌。
从时间感觉,就快要到敦煌时,在铁路的右边才看到了一个不大的湖泊,也可以说是水坑。
到了十二点多一点,到了敦煌车站。那是一个比较新的车站,象个样子,就是周围还是不见一点绿色。
敦煌火车站很象样, 就是人少,它的周围都是戈壁滩 我们下车后,就想着往敦煌市边去,车站的工作人员说,这里离市里还有八公里远,要去只有长途公交车,一人三块钱。我们到了公交车的停车场时,公交车上已挤满了人,这时停在那里的好几辆出租车的车主,到我们面前争着要拉我们,并且说,公交车是三块,还只是拉到市里边的一个长途公交站,他们一个人只收五块,还能把我们拉到市里我们任何想下车的地方。也就在我们踌躇当中,长途公交车也开走了,我们也只好坐出租车。我们六个人分坐两辆出租车,上车后问车主,敦煌的住处是不是紧张,他们说这是一个旅游城市住处紧张的很,他说他可以帮我们找住的地方,还便宜,我们就相信了他。他把我们拉到了一个叫棉麻招待所的地方停了下来,我们进去一问,一个房间一百元,我们想,在这个地方,一个人住一晚上才五十元,想着也不算贵,就住了下来。天还早,才两点多,想着得用下午的时间先转一个景点。我们问清路后决定去沙鸣山去看看。招待所的服务员说去那里有公交,一人一块钱就拉到沙鸣山的跟前了。交通很方便,出门就是三路车,上车就向城北开去,老远就看到了几个一百多米高的黄色的山峰,我想这就是沙鸣山了,只用半个小时就到了沙鸣山的跟前,原来沙鸣山离市区很近,只有几公里的路程。沙鸣山风景区的门票一个人全价六十元,其中包括月牙泉景点。
进门一看,里边有不少人拉着骆驼,在那里驼人挣钱,骑一次是八十元,这个项目不是我们是需要的,我们倒是需要去月牙泉看看。
进门就有开往月牙泉的区间车,一人十元钱。我想看来月牙泉还远,就想坐区间车过去,二姐说都坐上去算了。谁知坐上还没有三分钟就到了,他们几个说要知道是这么近,还不如走过来!。下了区间车,离月牙泉还有三百米远,还都是沙子地,路边就有好几个出租防沙鞋套的,穿一次十元钱。我的腿疼说就不过去了,他们几个说就不穿鞋套了,光着脚就进去。我就坐在路边等他们。我看到,那说高也不高的大沙山上,有不少人上到了顶。不过大多都是年轻人,面对沙山右边的那座沙山峰要高一些,有当地人在那里做沙舟生意:就是背着一个用木板做成一个六十公分宽,一米多长,下边呈孤形的沙舟,沿着一条用绳子绑着木棍做成的很长的梯子,上到半山腰,让上到半山腰的人坐到那个沙舟上往下滑,滑一次二十元。游人滑下来的木舟生意人再把它背到半山坡,等着新的游人去滑。还有的人上到了一定的高度后,就从上往下跑,由于沙的阻力,我看他们想跑快也跑不快。
我在那里等了有一个多小时他们几个才过来,我问他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没有。他们说,月牙泉就是沙山下边有一个二三亩大的水坑,周围有几栋楼阁式的建筑。他们看后就在那里上沙山了,说着还打开相机让我看他们在沙山上戏沙的照片。我看着她们在沙坡上做的不同姿势的照片说,看把你们高兴的。二姐说,在上边我们几个都疯了一回。我问他们听到沙山鸣叫没有,他们说哪里有什么沙响。这我才知道说的是鸣沙山,原来沙响也是有条件的,不是谁上去弄一下沙,沙就会发响。
我们回到住处时天还早,稍事休息,就一块上街去转,问当地人市中心在哪儿,他们说向东去不远就是,那里有一个敦煌市唯一的大市场。敦煌虽很有名,却是一个小地方,只有几平方公里大,坐出租车只要是不出市区,都是只用五元起步价就够了。我们往前走了不远,看到有一家旅馆,进去一问,住的也不紧张,价钱也不高,一个标准间才八十元,看来出门不能太相信人,这不我们又让那个开出租车耍了一回。又向前走不远向右拐,就是市场,卖的有水果有副食,还有很多小饭馆,有点象小吃一条街那样,走到了一家卖特味猪蹄的店前走不动了,就进去买了二斤卤猪蹄另加六碗浆水面条,一共花了一百零四元,那猪蹄虽说好吃,倒和在郑州吃到过的也差不太多,就是那碗浆水面条有特殊的风味,那浆水清清的,味道却象家乡的粉浆,面条筋筋的,吃后回味悠长。
我从西北回来后,花了不少时间, 写了这篇游记, 共有五万多写字, 对我来说是个资料, 对外人来说, 如果看了, 也能对祖国的大西北有个大致的了解。由于往博客上传一次受着字数限制, 只好分作十个部分上传,如想再往下看, 可点我的博客首页的日志, 再点日志目录中的游记,就能把我的这篇游记看完,由于写的仓促, 里边还有不少的地方, 不通顺, 和错字的地方, 请博友们多提意见。